很多家長發現,以往覺得秋冬孩子容易生病,咳嗽、鼻炎、肺炎、流感多發。
但現在發現,夏季同樣困擾不少:鼻炎持續,腸胃不適頻發,過敏常見,長高問題也令人憂心。
從中醫角度看,這些問題的核心往往是“正氣不足”,一旦正氣虛弱,各類問題就容易顯現。
今天,邀請到兒科專家廖永州,來跟大家分享用黃芪補正氣,調脾胃,強體質。
所謂的“正氣”,我們可以理解為身體自身的抵抗能力。補充正氣,中醫常用的一味藥就是黃芪。
黃芪性微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充氣機、固護體表、提升陽氣、消退水腫的作用。
針對孩子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正氣不足,正確配伍使用黃芪能有效調理。
1. 黃芪+山藥(針對脾胃虛弱)
材料:黃芪(布包),山藥干,茯苓,大米。
做法:黃芪煮水30分鐘后取出藥包,用藥汁與山藥、茯苓、大米共煮成軟爛粥。
適用:食欲不振、大便稀溏、面色無華。
作用:健脾祛濕,助消化。
2. 黃芪+麥冬(針對暑熱傷津)
材料:黃芪,麥冬,百合干(可加少許冰糖)。
做法:煮水代茶飲。
適用:汗多、口干、易疲勞。
作用:益氣生津,改善夏季虛汗多導致的體內津液耗損。
3. 黃芪+烏梅(針對盜汗煩擾)
材料:黃芪,烏梅,浮小麥。
做法:煮水代茶飲。
適用:夜間汗多、睡不安穩。
作用:收斂止汗,滋養陰液,安定心神。
以下分享一個門診案例:
去年夏季接診一位11歲女孩,體質弱,體型瘦小,換季容易感冒生病,患鼻炎已有3年,平時食欲差,飯后容易腹脹。
身高低于標準值約10厘米,已進入青春期,但一年身高增長不到4公分,骨齡檢查偏大1歲。
加上進入初中學習壓力大,經常晚睡且睡不沉,整體睡眠不足。這些因素長期影響導致身高明顯落后。
診見舌苔白厚膩,脈細弱無力。辨證為脾胃虛弱證。
開方以黃芪補氣固表提升抵抗力,輔以黨參、白術、陳皮等健運脾胃,配合茯苓、酸棗仁等利濕安神。
調理一個月后,食欲和睡眠改善,腹脹消失。三個月后,身高增長近2.7公分。后續持續鞏固,體質增強,身高增長趨勢良好。
黃芪補脾胃,就像給大樹培土固根,讓孩子體質更穩、長得更好。但須注意:食療僅作為日常輔助調理,不可代替治療。
若癥狀反復或加重,建議先經專業中醫辨證后再行調理,切忌盲目套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