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中學3名尖子生拒報清北,班主任“狂飆”為哪般?
在如今競爭激烈、各行各業“內卷”的大環境下,高中教學領域的競爭同樣激烈,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學生數量,已然成為衡量一所高中教學質量的關鍵指標。一所學校培養出的清北學生越多,似乎就意味著學校實力越強,教學水平越高。但近日江西一所中學發生的事件,卻引發了廣泛關注與深思。
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學在今年高考中成績斐然,高三某班有3人包攬年級理科前3名以及文科第6名,妥妥的準清北生。這本該是值得全校歡慶、班主任倍感欣慰的時刻,可現實卻出人意料,該尖子班的班主任不僅沒有喜悅,反而大為光火。
原來,這三名尖子生并未遵循學校、老師和家長的期望報考清華北大,而是依據自身意愿選擇了其他C9大學的熱門專業。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勸導,卻未能改變他們的想法。
最終,班主任在志愿填報群里情緒“狂飆”,直言學生“僅憑一己之心,不顧大家感受” ,還宣稱要解散微信群。其言語中,用 “學校以100萬的付出,老師傾情陪伴,一中人滿懷的期待” 指責學生“忘恩負義”;以 “白了頭,落下病,我們從未停止追求清北的腳步” 暗指學生“自私自利”;更以 “家長無奈、老師無語,將我們的所有感情都化歸于零” 痛斥學生是“白眼狼” 。
事件曝光后,迅速在網絡上掀起波瀾,涉事學校也及時發表了情況說明。原來,學校在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召開教師會議,涉事班主任深刻檢討,認識到自身行為不當。學校也進一步強調家校溝通紀律,要求老師充分尊重學生意愿,不得干預學生志愿填報。涉事班主任已向學生和家長致歉,希望得到諒解。
在這件事中,學生其實并無過錯。高考分數和報考大學的選擇權,本就掌握在學生自己手中。老師和家長雖閱歷豐富,可以提供建議,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學生。
如今就業壓力大,學生選擇清北之外名校的熱門專業,是對自身未來負責的表現。盲目追求清北名校而忽視專業與個人職業規劃的契合度,顯然并不明智。
那么,學校和老師為何對此耿耿于懷?有網友猜測,或許是這三名學生的選擇,讓學校少了招生宣傳的有力籌碼,畢竟清北生數量是招生的吸睛點。
也有人認為,學校培養出清北生,能體現當地教育教學能力,地方政府和學校可能會給予獎勵,金額或許不菲。還有一種可能,學校下達的清北生目標任務與老師績效考核掛鉤,學生拒報清北導致任務無法完成,老師才情緒失控。
學校和老師的職責本應是教書育人、提升教學水平。在志愿填報方面,應客觀分析專業情況和就業前景,幫助學生理性選擇。同時,學校在制定獎勵激勵政策和目標績效考核時,也應更加客觀合理,切勿將孩子的未來與學校、老師的利益捆綁。
因為老師即便在這件事上有所損失,也只是部分獎金;但學生若因外界壓力做出錯誤選擇,輸掉的可能就是整個人生。 如果你家孩子上了清北線,卻不能讀想讀的專業,你會強迫孩子無條件選擇清北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