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官的人都知道,一旦做官,就要面對文山會海,簡直難以擺脫。學校是社會的一個單位,也經常開會。開會本來是提升效率的一種方式,但會議開的很多,就會降低效率,甚至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
有學校每天都要讓學生聚在一起集訓,說是開會搞道德教育,還要學生宣誓。學生聚在一起,紀律并不好,有互相打鬧的,有說話的,還有胡走亂串的。主管的主任只是在講臺上講自己的,卻并不會深入到學生中間去,不會糾正那些違紀的學生。即便他講的再生動,講的再鏗鏘有力,一些學生也沒有聽。那么這樣的會議對于沒有聽的學生來說就是無效的,甚至起了反作用。主管的老師沒有到位,沒有制止那些犯紀律的學生,最終弄得會場紀律有些混亂,但只要能保證表面的穩定,就算是沒事。這種狀態和社會的狀態是一樣的,公權力部門只要保證社會層面的基本穩定,就算是治理社會取得了成效。實際上,社會很多層面都存在著矛盾,也存在著違法現象,但并沒有被暴露出來。學校也是如此,上面的主任在講,下面的學生在鬧,這樣的會議每天都開,不但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因為幾個學生違紀,起到了壞的作用。既然是集訓,首先就應該強調紀律性。每一個學生要服從老師的管理,自覺遵守會場秩序,才能聽得進去。不然只是搞道德說教,卻沒有強調紀律性,最終會流于形式,起到負面的作用。就像一個老師講課,沒有強調紀律性,老師在講自己的,學生在玩自己的,最終形成了兩張皮效應。老師很辛苦,卻沒有教出好的成績,學生很輕松,不認可老師的教育教學方法,甚至有時候會和老師頂撞。如此一來,教學就出了問題,但學校領導不說,也不改正這種形式化的教學,那么這樣的教學就和產生負面效應的集訓一樣,長期如此,流于形式,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教育主管部門會定期組織老師培訓,讓一些老師到外地去培訓,車費和教育費用對個人全免,花的是教育經費。能夠外出培訓的老師一般都是有些門路的,和領導沾親帶故,或者過年過節的時候到領導家里坐坐,送上金卡或銀卡,就會受到領導的青睞。外出培訓一般是領導先占先得,因為外出培訓的機會并不多,尤其是跨省級的培訓,好吃好喝好招待,還有禮物送,普通老師根本不能參與。教育主管部門有說法,參與這樣培訓的老師必須有很多模范證書,優秀證書,證書越多,證明老師越優秀。但有門路的老師會專門弄證書,而不會專注于教學。遇到這樣的培訓,他們就會被選中。領導也是如此,會“近水樓臺先得月”。獲得一些證書之后,就成了著名的教育家,經常搞跨省學習。沒有領導的日子,學校的老師們怎樣上課,怎樣上下班,可想而知。領導不在,會影響教育教學效率。所謂優秀的老師外出培訓,也會影響教育教學效率。并不是說他們多么優秀,而是他們負責學校的一部分工作,尤其是正常上課的老師,還當著班主任,突然外出培訓一個月,班級讓別人來帶,課程暫時不上,等培訓回來以后再補。這種情況并不會讓家長知道,即便有學生給家長說了,家長也不知道怎么處理這樣的事,甚至完全漠視。四個月才能上完的課程,三個月就上完了。按理說,會不會影響教學效率?
教育局會組織各種學科培訓,要每一個學科的老師都去培訓,分批分組培訓,目的在于花費教育經費,而且主管花費教育經費的人要吃回扣,要經常組織這樣的活動。等到培訓語文老師的時候,所有語文老師都倒了課,參加半天培訓,沒聽到多少經驗,聽到的都是培訓的老師在吹牛,在說一些面子上的話。這種培訓本身就耽誤教學,但領導不說,老師就不能說,說了也不管用。學生不知道怎么回事,家長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甚至視這種情況為正常現象。除此之外,學校方面還會應教育局的要求,組織老師外出培訓,先讓一半老師去學習經驗以后,再讓另一半老師去,最終要實現教育教學改革目標,卻最終只是學了人家的皮毛,沒有學人家的內核。無論是走班制教學,還是學生講課的模式,很多地區都探索過,但最終只是花了錢沒辦成事,主管花錢的官員吃了回扣,老師和學生只是實驗品。但這樣的學習始終都在進行,老師們不但要走出去,而且要請進來。學校會請一些專家或學者到學校講課,給他們的講課費是非常多的。而所謂的專家和學者,只不過是在教育期刊上發表了一兩篇論文的中學教師或教研員,亦或是大學教授。
他們屬于學術圈子內的人,可以互換資源,互相邀請到學校講課,當然也就掙了教育經費。這樣的會議沒必要開,因為他們講的一些內容毫不實用,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根本沒必要邀請這樣的專家來講課。專家們是華而不實的,一個課件用好幾年,到哪兒去都是宣講那一套,卻可以明目張膽地收錢。不但專家收錢,而且校長也收錢,只是老師和學生當成了聽眾,卻沒有受益匪淺。學術圈子內的專家或學者總是喜歡講課,甚至全國各地都要講課,而且掙的講課費非常多,可以月入幾十萬,相當于一個中型主播的收入。當他們成為教育界的名人,就已經遠離了教學第一線,卻偏偏給奮戰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講課,怎么說都是一種絕妙的諷刺。但體制似乎承認他們,學術圈子也承認他們,卻不會承認奮戰在第一線兢兢業業教學的老師。學術不能容得半點虛假,但很多學術圈內的專家或學者早已經成了走穴的明星,通過講學和開會的模式斂錢,而且每年都這樣操作。教育似乎再也不是凈土,而是成了賺錢的沃土,尤其是一些喜歡開會的官僚,經常到學校給廣大師生開會,甚至沒什么學養就敢去宣講一些東西,只是掙了講課費,卻沒有任何效果。這樣的會議會占用正常的上課時間,會影響老師上課和學生聽課,最終會影響教學效果。
但愿學校的會議變得少起來,有什么事情直接在工作群發布就可以了,到時候檢查效果,沒必要開會,反復強調,也沒必要非得組織老師和學生去參加什么會議,沒必要聽所謂的專家講課,以免浪費時間和精力,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