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小暑節氣,習近平總書記赴山西陽泉考察。這座太行山城,既是一片紅色熱土,見證百團大戰的磅礴士氣,也是一塊創新高地,孕育閘閥制造業的蓬勃活力。百團大戰紀念建筑群坐落于陽泉市區西南部的獅腦山,這里地勢險要,百團大戰中著名的獅腦山鏖戰就發生在這里。在紀念抗日戰爭80周年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當年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的前因后果。
1940年,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侵略軍一面對華北抗日根據地實行“囚籠政策”,一面在正面戰場上集結重兵,陰謀進犯西南、西北,妄圖迫使中國投降。在這緊要關頭,為了有力地打擊敵人 ,粉碎日軍的侵略陰謀,爭取華北戰局更加有利于我軍的發展,并影響全國的抗戰形勢,八路軍從 8月20日起,在華北敵后出動 105個團,約40萬兵力,在2500公里長的戰線上,發動了規模最大的“以徹底破壞正太路若干要隘,消滅部分敵人……截斷該線交通”為目的的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
一
1940年5月,日軍悍然發動棗宜會戰,6月12日攻占宜昌,扼住入川的咽喉。同時派幾百架飛機轟炸重慶,投下2000多噸炸彈,并揚言進攻重慶、昆明、西安。日軍除了用武力逼蔣介石就范,還對蔣進行誘降。蔣介石呢,也準備同坂垣征四郎在長沙進行會談。而對八路軍,蔣介石不但停發了軍費,還頻頻制造摩擦。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敗后,反而倒打一耙,造謠說八路軍游而不擊,不打日軍,專打友軍,把搞摩擦的罪名扣到八路軍頭上。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對八路軍產生了懷疑。
這時,日軍將重點轉到華北,推行“治安強化”。新任駐華北日軍司令官多田駿是個“中國通”。他認為華北是解決“中國事變”的關鍵所在,但這個前提是要“剿滅”共軍,于是發明了“分區掃蕩,分散布置,靈活進剿”的“牛刀子”戰術。到百團大戰前,華北的分割之勢已經形成,隨處可見的堡壘把山東、河北、山西的鐵路、公路和運河連成一片。在多田駿眼中,八路軍“游”不動了。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國共第二次合作,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成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下轄一一五、一二0、一二九3個師,隨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1939年10月,八路軍總部搬到山西武鄉縣東部山區王家峪。年末,冀中軍區政委程子華和政治部主任孫志遠來電,認為敵人最近修路的目的與過去不同,建議不能讓敵人修成,否則將造成游擊戰爭的極端困難。
1940年4月,朱德和彭德懷討論近期的作戰形勢:華北的形勢雖然險惡,但日軍步步為營,反而造成主要交通線兵力空虛,形成敵后的敵后。而且守備山西的一部日軍被調到華中,參加宜昌作戰,更形成一個有利的戰機。
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的聶榮臻回憶,1940年春,他率晉察冀軍區南下支隊來到晉東南。彭德懷、左權和他,以及劉伯承、鄧小平、陳賡、陳錫聯、李達等多次議論華北戰局及我軍的作戰行動。一致認為,在這種形勢下,不打幾個大勝仗,很難打開局面。華北根據地大規模地破襲交通線,更是勢在必行。
近代戰爭中,交通戰占據著重要地位。據不完全統計,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華北地區共破路1230次,3313公里。1940年4月至8月,百團大戰前,晉冀豫根據地的劉伯承、鄧小平部就在積極開展交通斗爭,迫使臨邯鐵路停修,計劃修筑的邯濟鐵路也遲遲不能開工,白晉鐵路耗時一年多才修到夏店鎮,德石鐵路也被遲滯。聶榮臻部和賀龍部也都在積極破路。但是,要想全面打擊日軍的“囚籠政策”,最好是整個華北聯合行動,來一次徹底的破壞。
聶榮臻北返前,彭德懷、左權在八路軍總部設便宴送行。劉伯承、鄧小平、李達、陳賡、陳錫聯等作陪。席間,大家又談起兩區配合作戰。鄧小平說,交通斗爭已經成為我軍同日軍進行軍事斗爭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區全部斗爭的60%是交通戰。聶榮臻說,今年以來,日軍依托平漢路向東擴張,相繼修成石家莊到南宮、內丘到巨鹿、邢臺到威縣、邯鄲到大名等公路干線和許多支線,把我冀南根據地分割成很多小塊,同時日軍還在平漢路兩側積極修筑據點和公路,嚴密封鎖我太行、冀南的交通,妄想縮小我軍的活動范圍。劉伯承說,日軍現在加緊搶修道路,在平漢路、津浦路兩側挖溝,這些不單純含有軍事意義,還包括有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重要意義,敵人是以戰略眼光來組織他們的交通。彭德懷說,不破壞敵人的道路,我們自己就無法活動,就難以在被動中爭取主動。
有人提出,應該把橫在兩區間的正太路搞掉,使晉冀豫和晉察冀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正太鐵路,從河北石家莊到山西太原,全長200多公里,東西橫貫,把太行山脈劈成南北兩半。一路上,有天險娘子關,有日軍在華北的重要燃料基地陽泉、井陘煤礦。沿線的大小城鎮,都駐有重兵,路兩側修有外圍據點,還有裝甲車巡邏,日軍吹噓這是一條“鋼鐵封鎖線”。如果切斷它,就像打蛇打到了七寸,既可中斷日軍在山西的運輸補給,又有利于我們兩個戰略區軍事、經濟的溝通。聶榮臻完全贊成對正太路進行破襲。他說,這是我們在游擊戰爭中經常進行的,幾乎天天都在破襲嘛,這沒有什么不可以。這個計劃如果實現,那當然好。不過,我們想要完全控制正太路,或者把它徹底摧毀掉不夠現實。從日軍的技術力量看,很快就能修復它。
就是這一次,商定了對正太路進行大破襲。彭德懷與左權商定,為了爭取華北戰局更有利的發展,并影響全國的抗戰形勢,決心拿正太路開刀。
隨后,朱德、彭德懷簽發命令,對日軍主要交通線進行總破襲,破襲時間定在4月10日。具體部署:聶榮臻部負責破襲滄石路以北的津浦、平漢及正太路,劉伯承、鄧小平部負責破襲平漢路石家莊至磁縣段和白晉路北段,賀龍部負責破襲同蒲路北段,徐向前部負責破襲膠濟路及津浦路?! ?/p>
二
作戰命令剛剛發出,毛澤東急電,目前形勢相當嚴峻,蔣介石已經下了決心,即掛抗戰的招牌,做“剿共”的事,目前對我威脅最大的是綏德和皖東兩點。毛澤東要賀龍的一二○師速回延安,再抽三四萬人南下集中,打通與新四軍陳毅部的聯系。在這種情況下,大破襲計劃只好暫時放棄。4月末,朱德奉命去洛陽與衛立煌談停止摩擦事宜,然后去延安,華北地區的八路軍實際上由彭德懷指揮。彭德懷請朱德到延安后向毛澤東詳細匯報準備打大仗的想法。朱德囑咐彭德懷再深入研究,并征求聶、劉、鄧、賀等人的意見,進一步完善大破襲的計劃。
日軍在開封、豫北及晉南集結重兵,揚言要進攻西安、蘭州,蔣介石的立場更加動搖,這使彭德懷更堅定了大破襲的決心。他后來說,為了配合晉南及華中各友軍作戰,保衛大西北,打破日寇妄圖消滅我華北抗日根據地的陰謀,堅定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實現中央提出的“克服困難、克服投降、爭取時局好轉”的任務,我們必須在華北敵后組織一次大規模的破襲戰役,使華北的三個根據地(晉西北、晉察冀、晉東南)連成一片。
6月27日,八路軍總部遷到武鄉縣磚壁村,彭德懷每天都要在地圖前思考很長時間。
7月中旬,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受彭德懷的委托,到一二九師師部所在地譚村,傳達彭德懷的戰役設想,準備發動一次破襲日軍交通線和據點的進攻戰役,主要目標定在正太路。由晉察冀根據地和一二九師共同實施,平漢、同蒲、白晉、平綏、津浦、北寧各線配合行動。一二0師和各鐵路沿線部隊都參戰。
八路軍總部決定7月上旬開始準備,8月上旬乘青紗帳旺盛時,敵人對晉察冀、晉西北及晉東南“掃蕩”較為緩和,正太路沿線較為空虛的有利戰機,大舉破襲正太路。原定兵力22個團,重點破襲正太路,其次破襲平漢路、同蒲路和白晉路;并擬于8月13日前后開始向敵各交通線進攻。估計到大破襲開始時,日偽軍會有相當部分的撤退,故部署我各軍區和軍分區應預做準備,盡量消滅敵人,平毀碉堡及封鎖溝(墻)。
7月22日凌晨,彭德懷、左權簽署加急電報《戰役預備命令》,同時抄送中央軍委。命令以截斷正太路交通為目的,準備1個月的糧食和破襲器材,8月10日前完成。7月23日,八路軍總部下達《關于進行正太路戰役中之偵察重點》,以正太路沿線特別是井陘、壽陽段為最中心,對石家莊南北之平漢線、陽曲南北之同蒲線、白晉線、平昔和遼線(指連接山西平定、昔陽、和順至遼縣的公路線)亦應同時進行偵察。
8月8日,八路軍總部下達《戰役行動命令》,戰役發起時間改為8月20日,并發布具體戰術要求,戰役成果大小主要看破壞正太路的程度而定,因此破路是此次戰役最中心的環節。除破襲正太路外,還要廣泛破襲平漢路、北寧路、津浦路、石德路、滄石路等鐵路、公路,以阻止敵人向正太路增援。
聶榮臻、劉伯承他們問題都不大,但一二0師師長賀龍卻感覺有些力不從心。總部要求一二0師將主要兵力置于陽曲南北,破擊平遙以北的同蒲路。賀龍認為,晉綏根據地雖然比太行等根據地面積大,但兵力卻只有太行根據地的一半,抽四至六個團參加正太線作戰確實有困難。彭德懷收到賀龍的電報后,決定調整一二0師的戰役部署,將主力放在榆次以南,集中兵力破壞榆次至平遙的同蒲路,配合兄弟部隊向正太路進攻。
賀龍和關向應認為,直接在陽曲南北阻止日軍對正太路的增援,當然很好,但部隊太疲勞。2月才從冀中回到晉西北,還沒站穩腳,就趕上了日軍的春季大“掃蕩”,激戰38天。緊接著6月,是日軍兵力更多的夏季大“掃蕩”,又持續58天,一二0師連續對敵作戰251次,始終沒有得到很好休整,就此長途南進,困難不少。而且日軍主力駐扎在陽曲,視正太路為生命線,肯定要全力增援,一二○師能否完全阻擊住日軍,沒有十分的把握。一旦阻擊不住,將對破襲正太路十分不利。如果在同蒲路北段開刀,在榆次以北用兵,將攻擊重點放在忻縣至朔縣的同蒲路和忻縣至靜樂的公路,采取圍魏救趙的辦法,拽住牛尾巴,朝敵人的屁股上捅刀子,可能會更好。上報總部后,得到肯定。
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決定,戰役由陳賡、陳錫聯、謝富治統一指揮。劉伯承向司令部交代,應把困難想得更多一些,把準備工作做得周到一些,要突出偵察、防諜和技術戰術三個方面。正式命令下達前,一切戰役準備都可以提前搞。因為這次戰役與以往不同,有很多技術戰術,像爆破、剪電網,都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8月18日,劉、鄧在和順縣石拐鎮前方指揮所召開作戰會議,向參戰部隊布置任務。8月20日,劉、鄧率前方指揮所進到廣陽以南的明水頭。
戰役開始前幾天,聶榮臻帶著精干的指揮班子趕到井陘附近的小山村洪河漕。
因為保密工作做得好,這么大的動作,敵人卻始終蒙在鼓里?! ?/p>
三
8月20日,天氣異常悶熱,午后開始下雨。各部隊冒雨穿過山間小路,黃昏前到達指定位置。20時,向正太路全線發起總攻擊。聶榮臻回憶,真是壯觀得很?。∫活w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了夜空,各路突擊部隊簡直像猛虎下山,撲向敵人的車站和據點。雷鳴般的爆炸聲,一處接著一處,響徹正太路全線。
同蒲、白晉、平漢、津浦、北寧等鐵路和許多公路干線也同時燃起戰火。
整整一夜,彭德懷和左權沒有離開作戰室一步。天亮,戰報傳來,首先是劉伯承的,接著聶榮臻、賀龍的戰報也來了。
劉伯承首先報捷:陳賡旅攻擊壽陽西南之蘆家莊,連克碉堡4座,全殲守敵,完全占領車站,并將車站以西10里內的鐵道、橋梁全部破壞。
21日天近黎明,晉察冀軍區拿下正太路上的咽喉娘子關。娘子關位于冀晉兩省的交界處,地勢險要,抗戰前國民黨軍就構筑了不少工事,日軍在此基礎上又加修了四個大堡壘,但架不住奇襲。晉察冀軍區另一支中央縱隊負責攻打井陘煤礦。一夜激戰,到21日黎明終于攻進去了。有人舍不得撤出,聶榮臻立即打電話,強調占領井陘沒有意義,現在不是占領一兩個礦區的問題,主要任務是消滅敵人,擴充我們的力量。該撤就要撤,破襲任務完成了,就要立即轉移。就是在這次戰斗中,我們的戰士從火海里背出兩個日本小女孩。聶榮臻給日軍寫信,把孩子送交日軍。
陽泉西南的獅垴山是正太路進入山區的咽喉,控制住,就等于卡住了正太路的咽喉。劉伯承、鄧小平將3個主力旅中的2個放在這里,由陳錫聯指揮。劉、鄧反復交代,戰役成果看破壞多少鐵路而定,而破路取決于獅垴山一線能有效阻止日軍多少天,最少要堅持五至七天。
同蒲路東,賀龍、關向應手下的三五八旅當晚攻克了忻縣至靜樂間的最大據點康家會。因為有的部隊行動緩慢,賀龍火了,在表揚三五八旅的同時,指出全師應克服一切困難,英勇參戰。如有彷徨觀望,畏縮不前,借口種種困難,不堅決執行任務,須給以嚴重處罰。一二○師在很短時間切斷了同蒲路,并破壞大同以南至太原以北,以及鄰近的鐵路、公路。在大破襲的第一階段,一二○師發起大小戰斗163次,破壞鐵路50公里,公路470公里,橋梁40座,有力地配合了正太路的大破襲。
22日午飯后,作戰科長王政柱報告,實際參戰兵力,共計105個團。左權說,好!這是百團大戰。彭德懷說,不管有多少個團,干脆就叫百團大戰好了。當即與左權擬電報,上報下達,將此次破襲戰定為百團大戰。
正太路這條長蛇被截成數段,大部分橋梁、隧道、水塔、車站等建筑被摧毀,中斷一個月之久。八路軍挺進敵后三年來,進行如此大規模的破襲戰,持續時間又這樣長,還是第一次。8月23日,八路軍總部發出嘉獎電,聶、賀、關、劉、鄧:百團大戰,由于我全體指戰員,忠貞于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英勇無雙,果敢進擊,在各交通線上,特別在正太線上已取得序戰之偉大勝利,捷報傳來,無限歡慰!特傳令嘉獎。
百團大戰當頭一棒,使華北日軍頓時陷入混亂之中。本來多田駿的“牛刀子”戰術已大見成效。但他做夢也沒想到,以前打一槍就跑的八路軍怎么突然來了個刀對刀槍對槍的大兵團作戰?而他因“牛刀子”戰術面鋪得太寬,手里已無兵可調。一直到百團大戰第七天,才拆東墻補西墻,好不容易搜集到2000多兵員殺到石家莊。不久,多田駿被撤職,日本想迅速解決“中國事變”的美夢也因此破產。
8月26日,彭德懷、左權簽署《開展正太線兩側作戰之戰役部署》,在正太路不能繼續堅持作戰或已徹底完成正太戰役任務的情況下,我行動方針,應乘勝開展正太線兩側之戰果,去收復敵深入各根據地內的某些據點,繼續堅持正太線的游擊戰,縮小敵占區,擴大戰果,同時以一部兵力進行休整。為了達到最大限度的破襲,戰役第一步先在內線,等到日軍增援,小部隊就集中優勢兵力消滅它,迫使日軍放棄正太線南北的某些據點,來救正太線。如果大部隊來援,主力則跳出正太線,轉向鐵路南北兩側,尋找敵人的弱點再戰。
8月27日,聶榮臻部署了晉察冀軍區第一階段第二期的作戰計劃。之后,除繼續破路外,正太線沒有重大戰斗。
但是,日軍絕不會放棄正太路,只不過剛開始被打昏了頭而已。8月底,日軍數千人由榆次、石家莊、陽泉東西夾擊,不惜一切代價要奪回正太路。而八路軍經過十多天的破襲,已經十分疲勞,急需休整和補充,也很難組織更大規模的戰斗了。
9月2日,彭德懷、左權下達《敵援正太兵力已到,我執行第二步方針》的電報,決定從9月3日起基本結束交通破襲戰。9月10日接到中央指示,彭、左決定百團大戰轉入第二階段,消滅交通線兩側據點的攻堅戰。9月16日,《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作戰命令》正式下發。9月20日開始戰役的第二階段,包括晉察冀的淶(源)靈(丘)戰役,晉東南的遼(縣)榆(社)戰役,晉西北的同蒲路寧武南北段破襲戰役,冀中的任(丘)河(間)大(城)肅(寧)戰役,冀中的德石路破襲戰等。
接到總部電報,賀龍考慮,現在應當抓住日軍暈頭轉向之機,繼續攻擊,最好不要等到一齊行動,建議一二○師15日提前破襲同蒲路忻寧段。彭德懷同意,說劉伯承、鄧小平正與增援正太路的敵人作戰,你們乘此機會破襲極好(如能提早幾天更好)。
本來彭德懷還要擴大戰果,一鼓作氣把晉察冀、晉西北和晉東南三塊根據地連成一片,但敵人援軍已經到達正太路東西兩側,彭德懷隨即命令部隊轉入攻占敵人據點。10月2日,八路軍總部下達《百團大戰第二階段結束后部隊中應有的解釋與準備》,宣布第二階段基本結束,要求各部隊休整,準備隨時再作大規模的進攻。
為報復百團大戰,日軍出動大批兵力,對華北根據地瘋狂報復,實現“三光”政策。10月6日,日軍首先對太岳、太行根據地進行“掃蕩”,隨后對華北敵后全面“掃蕩”,持續兩個月,想借八路軍來不及休整之機,毀滅整個華北抗日根據地。
百團大戰第三階段從10月6日至12月5日,主要是粉碎日軍報復性“掃蕩”。
1940年12月10日,八路軍總部政治部在《八路軍軍政雜志》上公布了《百團大戰總結戰績》。12月21日,朱德、彭德懷通過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的周恩來、葉劍英向國民黨最高當局呈報百團大戰的戰果。我軍除一一五師及山東縱隊外全部參加,105個團,其中晉察冀軍區39個團,一二○師20個團,一二九師46個團,共約20萬人。此外,還有數十萬民兵和群眾參加。日軍加上偽軍,投入兵力20余萬。百團大戰總計大小戰斗1824次,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破壞鐵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攻克據點2993個,車站、橋梁、隧道等260余處。
12月22日,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致電彭德懷,百團大戰對外不要宣布結束,蔣介石正發動反共新高潮,我們須利用百團大戰的聲勢去反對。
四
1940年10月15日,日軍華北方面軍給陸軍省的報告中說:正太路破壞極為嚴重,規模之大無法形容。敵人采用爆炸、焚燒、破壞等方法,企圖對橋梁、軌道、通信網、火車站設施等重要技術性設備,予以徹底摧毀。在進行破壞時,隱密偽裝得極為巧妙。
破壞的詳細情況:一、各處破壞鐵路,自8月20日半夜,與襲擊同時進行。陽泉、壽陽之間直至9月4日仍不斷遭共軍襲擊,使搶修工作受到妨礙。二、破壞最嚴重的是蘆家莊西185公里處及61公里處的兩座橋。前者被炸墜落,后者雖未墜落,但修復也同樣困難。三、對鐵軌的破壞,與各地襲擊的同時,進行長距離的破壞。主要是將枕木與鐵軌集中一起予以燒毀,大部鐵軌已不能再用,一部分鐵軌則由很多村民運往內地。四、對車間設施,則焚毀其房屋,破壞水塔及水泵。五、通信方面的破壞,是將電桿從根部鋸斷,切斷電線,砸碎瓷瓶,并將鐵路電桿燒彎。六、從爆炸結果看,估計事前對其干部進行過相當訓練。另外,敵人使用的炸藥總量約有5460公斤。
日軍華北方面軍的作戰記錄中說:井陘煤礦等設備受到徹底破壞。此次奇襲完全出于我軍預料之外,損失慘重,需要相當時間和大量資金才能恢復。
日軍戰史公開承認:這是日中戰爭爆發以來最大的激戰,使我軍受到重大打擊。此次襲擊完全出乎我軍意料,損失甚大,需要長時期和巨款方能恢復。
東條英機在1941年的軍事總結報告中說,昭和十五年(1940年),敵人(國民黨軍)迄未進行主力的反攻,只有共產軍于去年在華北舉行大規模的出擊。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把此役稱為“挖心戰”,以后將每年的8月20日作為“挖心戰”雪恥日。
日軍作戰日志中說:面對中共奇襲,華北方面軍隨著時間的推移,加深了對中國共產黨軍隊的認識。昭和十五年七月前后,方面軍即已看到,在華北“治安肅正”中,作為最大癌患存在的是共軍,討伐作戰也多以共軍為對象,企圖將其消滅。但是方面軍認為,共產黨的軍事力量還未強大到如此程度,其作戰方法也以游擊戰為主體;如遇我軍進攻,除四散逃避外,尚不能集中部隊對我軍進行攻擊。因此,中共百團大戰之奇襲作戰,全然出于我軍以上觀察、意料之外,完全是乘虛而進。共軍的這次奇襲使華北方面軍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根據這個痛苦的經驗,我軍對共軍作了重新認識。
日本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透露,那時華北的日軍兵力密度,平均1平方公里為0.37人,每個師團分散在約200個地點。方面軍以此次百團大戰為契機,強烈要求總司令部增加兵力。很快,日軍從華中、華東調回兩個師團,投入華北戰場。
在重慶,各報爭相刊載百團大戰的消息,前往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慰問的人絡繹不絕。普遍認為在全國各戰場相當沉悶的時候,華北出擊的勝利有著重要意義。
在重慶的蔣介石十分震驚,他沒想到八路軍實現了他曾經的戰略意圖。1939年冬,蔣介石擬組織一場全國性的冬季攻勢,要求10個戰區都參加。他給第二戰區的任務就是首先截斷正太、同蒲兩鐵路的交通,并肅清晉南三角地帶的敵人。但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根本就沒敢與日軍作戰,離正太、同蒲路還遠著呢。
說實話,百團大戰幫了蔣介石的大忙。日軍把注意力轉移到了華北,推遲了對重慶的進攻計劃,減輕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壓力。按說蔣介石應該對百團大戰拍手稱快,但他非常矛盾。他一向高舉“攘外必先安內”的旗幟,認為八路軍比日本人更可怕,怎么能容忍八路軍神不知鬼不覺地私自發展到100多個團呢?他如果祝賀,等于承認八路軍這100多個團,可作為中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他又不能不有所表示。9月4日,蔣介石簽署嘉獎八路軍百團大戰的電報。稱“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電嘉獎”。但在10月20日,蔣介石又下了一道密電,絕對查禁有關“百團大戰”的文字。
五
1940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機關報《新中華報》頭版發表了《八路軍展開百團精兵大戰》的消息。《新華日報》華北版和新華社華北分社發布了關于百團大戰的第一號戰報,以后逐日發布,一共編發了近400號。百團大戰的每日戰況都成了全國關注的焦點。毛澤東致電彭德懷:百團大戰真是令人興奮,像這樣的戰斗是否還可以組織一兩次?
9月1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發表《關于時局趨向的指示》,其中提到我黨50萬大軍積極行動于敵后(尤其是此次華北百團戰役),則給日寇以深重的打擊,給了全國人民無窮的希望。并要八路軍、新四軍依照華北百團戰役的先例,在山東及華中組織一次至幾次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對敵進攻行動。在華北則應擴大百團戰役的行動。
延安的大街小巷貼滿了慶祝百團大戰勝利的標語。9月20日,延安各界舉行萬人大會,慶祝百團大戰的勝利,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出席??傉尾恐魅瓮跫谙榇碇醒胫v話,高度評價百團大戰:在抗戰進入空前困難的第四個年頭,八路軍以百團雄兵,向日軍進行主動的積極的戰役反攻,破壞交通,拔除據點,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獲得很大的勝利。打擊了日軍的侵略企圖,打擊了我國某些人士的悲觀失望情緒,大大振奮了全國人民,使大家知道抗戰勝利是有把握的。大會一致通過《致朱彭總副司令電》,向百團大戰的領導者致以崇高的敬禮!并對百團大戰的將士表示親切的慰問。
不管怎么說,在當時,無論延安還是重慶,都眾口一詞,對百團大戰都大加稱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團大戰卻和它的指揮者彭德懷一樣,命途多舛。
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在充分肯定百團大戰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善意的批評。
聶榮臻認為,(百團大戰)戰果巨大,總的來說是應該肯定的。但勝利中也有較大的欠缺和問題。首先是宣傳上出了毛病,這次戰役本來是對正太路和其他主要交通線的破襲戰,后來頭腦熱了,調動的部隊越來越多,作戰規模越來越大,作戰時間越來越長,對外宣傳就成了百團大戰。聶榮臻回憶:毛主席曾對百團大戰的宣傳很不滿意。我們到延安參加整風時,毛主席批評了這件事。
有種傳說,這個戰役事先沒有向中央軍委報告,經過查對,在進行戰役前,八路軍總部向中央報告過一個作戰計劃,講要兩面破襲正太路。破襲正太路,或者破襲平漢路,這是游擊戰爭中經常搞的事情。可以說,這是我們的一種日常工作,不涉及什么戰略問題。這樣的作戰計劃,軍委是不會反對的。說成是百團大戰,這就是戰略問題了。
毛主席批評說,這樣宣傳,暴露了我們的力量,引起了日本侵略軍對我們力量的重新估計,使敵人集中力量搞我們。同時,使得蔣介石增加了對我們的警惕。你宣傳100個團參戰,蔣介石很驚慌。他一直有這樣一個心理,害怕我們在敵后擴大力量。在他看來,我們的發展,就是對他的威脅。所以,這樣宣傳百團大戰,就引起了比較嚴重的后果。還有,在戰役的第二個階段,講擴大戰果,有時就忘記了在敵后作戰的方針,只顧去死啃敵人的堅固據點,我們因此不得不付出了比較大的代價。這是違背游擊戰爭方針的。
日軍迅速抽調大量兵力回師華北,實行更為殘酷和惡毒的“治安強化”運動和“三光”政策。一方面,敵人發動太平洋戰爭,要“肅清”后方的抗日力量。另一方面,百團大戰的宣傳引起敵人警覺,把主要的進攻矛頭指向了八路軍。
1940年對晉東南,1941年對北岳區,1942年對冀中區和太行區,一個地區一個地區輪番“掃蕩”,使敵后各抗日根據地遭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軍損失不小,左權就是在1942年太行區反“掃蕩”中犧牲的,他是抗戰期間我軍犧牲的最高將領。一二九師擔負任務過重,打硬仗太多,部隊傷亡較大,斃傷日偽軍8000多人,自己傷亡7000多人。
徐向前回憶,去延安時路過太行山區,在八路軍總部見到彭德懷。這時,百團大戰正在進行中,彭總介紹了戰役進行的情況,雖然取得了不少勝利,但我們的武器不行,破壞鐵路缺乏工具,戰役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彭德懷陪徐向前到一二九師師部,見到了劉伯承、鄧小平、陳賡等。陳賡正指揮部隊攻打關家垴。關家垴位于太行山中心,距八路軍總部磚壁村僅6.5公里,易守難攻。彭德懷下了死命令,非攻下不可。日軍的機槍吐著無數的火舌,八路軍戰士一片片倒下。劉伯承打電話說,部隊損失太大,建議暫時撤圍,另尋戰機。彭德懷火了,拿不下關家垴,就撤掉一二九師的番號,殺頭不論大小!又打了一天,總算基本殲滅了敵人。但日軍大部隊來援,一二九師又不得不撤下。日軍受此重創,“掃蕩”也草草結束。
后來,劉伯承在七大上發言,中肯地指出當時八路軍方面對華北戰場敵強我弱的形勢和敵我斗爭的長期性認識不足,指揮上帶有某種盲目性,尤其是百團大戰的第二、三階段更多地采用了陣地戰的形式,增大了部隊的傷亡,傷了自己的元氣。
多少年后,彭德懷在自述中承認,當時對華北戰場敵強我弱的形勢和敵我斗爭的長期性認識不足,過早暴露了我軍力量,戰役規模過大,參戰兵力過多,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當時我華北部隊和根據地的作戰、補給能力所允許的限度。敵我作戰技術力量對比懸殊,作戰時本應避敵銳氣,擊其弱處。但我們在第二階段的某些作戰中,輕視敵軍先進裝備,不顧飛機大炮,死啃敵人據點,攻擊時間過長,造成我軍一些不應有的傷亡。
彭德懷講,我對敵人進攻動向上的錯誤估計,也是發起這次戰役的重要原因之一。本來敵人準備進攻中原及打通粵漢路和湘桂路,而我以為(據我們情報)是要進攻西安,怕敵人進占西安后,截斷中央同西南地區的聯系(實際上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更沒有估計到日軍打通粵漢路,是為了便利進行太平洋戰爭。如果當時看破了敵人這樣的戰略企圖,那就再熬上半年時間,或者等敵人進攻長沙、衡陽、桂林以后,兵力更加分散時,我軍再舉行這次大規模的破襲戰役,其戰果可能要大得多,其意義也要大得多。然而過早舉行了那次戰役,雖然在戰役上取得了勝利,但是推遲了日軍打通粵漢路和湘桂路的時間(約1個月)。
大概比預定時間提早了10天,故未等到軍委批準,就提早發起了戰斗。在戰斗開始并取得一些勝利后,各根據地有不少武裝力量趁敵偽倉皇撤退時,自動參加了戰斗,自發地奮起追殲敵偽,加上原布置的22個團,共有105個團。故在發表戰報時,名為百團大戰。
由于進行了這次破襲戰役,日軍加強了對我華北根據地的進攻。特別是太行山區,在敵人的“三光”政策下,人民遭受了一些可以避免的損失。再則,破襲戰役后期,我也有些蠻干指揮。在太行山區搞得太長了一些,連續搞了1個月,沒有爭取時間休整,敵偽即進行“掃蕩”。我總想尋機殲滅敵軍一路,使敵人下次“掃蕩”不敢以營為一路,以使其“掃蕩”的間隔擴大,有利于我軍民機動。我這一想法是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因部隊太疲勞,使戰斗力減弱了,一二九師傷亡多了一些。
彭德懷說,上面這些后果的責任,是應當由我來負的。但是我認為,對于這次戰役的估價,不能離開當時我們所處的環境和當時擔負的任務。有人惡意攻擊百團大戰,我認為百團大戰在軍事上是打得好的,特別是在打了反摩擦戰役之后,必須打反日的百團大戰,表示我們是為了抗日才反摩擦的,這才能爭取廣大的中間勢力。
在當時,只有抓住敵后空虛,給以突然猛襲,才能有力地調動敵人,給予打擊,恢復大片抗日根據地。在敵后碉堡密布的情況下,組織這樣統一有計劃的破襲,是不容易的。百團大戰的勝利,對于揭露日蔣各項欺騙宣傳是有利的和有力的,對于積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當時還不給敵偽以必須和可能的打擊,根據地就會變為游擊區,我們就不會有近百萬正規軍、200萬基干民兵和廣闊的解放區作為解放戰爭的戰場,給進犯的蔣軍以適時的打擊。
1959年廬山會議上,隨著彭德懷遭到錯誤批判,百團大戰的舊賬也被翻了出來。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重新肯定了百團大戰,認為這是抗戰最艱苦的時候,我軍獨立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戰果最輝煌的一次進攻性戰役。在全民族日益高漲的抗日聲浪中,加上國際形勢的變化,狠狠戳穿了日蔣的“美夢”。對于堅持華北敵后根據地,推動全民抗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僅在中國抗戰史上,就是在國際反法西斯史上也是光輝的一頁。當然,教訓也應該汲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