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土地資源,守護美好家園
農村居民為提高自己的收入,將土地使用權進行流轉的情況已然成為常態,但土地流轉應當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遵守土地的法定用途,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如果擅自改變流轉土地的用途,將會導致流轉合同因違反法律規定而無效。
基本案情
2022年9月,原告李某因生產經營需要,與被告某村委會簽訂《農村土地流轉承包合同》,約定村委會將45畝集體土地承包給李某使用,租期十年,李某負責支付相應的土地租金。李某計劃將該土地用于水產養殖,于是在簽完合同、交付第一年租金后準備開挖成魚塘。因村委會未及時交付地塊,李某以村委會違約為由起訴要求退還租金并賠償違約損失。
審理裁判
對于李某的主張,某村委會辯稱,根據從國土部門調取的相關材料顯示,案涉土地的性質是林地,故雙方簽訂的《農村土地流轉承包合同》是違規的,同意返還收到的租金,但不同意承擔違約責任。
泗陽法院經審理認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本案中的案涉土地經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核實,其包含了部分水田、水澆地、旱地、喬木林地等農用地和部分坑塘水面、溝渠。某村民委員會將案涉土地出租給李某時,李某計劃將案涉土地全部用于水產養殖,系改變了案涉部分地塊的使用用途,導致案涉土地租賃合同部分無效。雙方一致同意不再履行該《農村土地流轉承包合同》,結合整體案情,最終判決某村委會返還原告李某交付土地租金,并支付資金占用期間的利息。
法官說法
土地是發展之基,民生之本,我國實施嚴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特殊保護制度。對此,法官提醒在農村土地出租、轉讓、使用過程中要審慎注意土地的用途及使用性質,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規定,依法依規規范使用農村土地。
編輯 | 徐子涵
校對 | 薛 宇
審核 | 胡彥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