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還能漲!央行已經連續8個月增持黃金。
就在昨天,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雙雙公布最新數據:截至6月底,央行黃金儲備達到7390萬盎司,實現了連續第8個月增持!同時,外匯儲備規模達33174億美元,保持了連續6個月的增長,并且連續19個月穩站3.2萬億美元大關。
央行執著買黃金,背后傳遞出什么信號?
連續八個月增持黃金,其實是一個有跡可循的戰略布局。 要知道,央行在經歷了連續18個月增持后,曾在去年5月短暫按下暫停鍵,但從去年11月起就重啟購金模式,一路增持到今年6月底,鑄就了如今的“八連增”。
短期來看,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前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依然高企,特別是關稅談判,正處于關鍵且微妙的階段,充滿了不確定性。市場避險情緒始終存在,而黃金作為歷經千年考驗的“避險資產”,其價值在這種環境下自然更加凸顯。央行選擇在此時持續買入,能夠有效管理國家儲備資產的風險敞口,對沖其他類別金融資產,尤其是美元資產可能面臨的波動。
同時,這也與黃金市場的強勢表現密不可分,盡管上半年國際金價氣勢如虹,漲幅超過25%,創下近二十年最佳半年表現,但進入5、6月份后,金價出現了一定的高位震蕩和技術性調整。央行選擇在這個窗口期穩步增持,也包含了控制增持成本、優化買入時機的戰術考量。
然而,如果僅僅把央行的購金行為理解為短期的避險或戰術操作,那顯然低估了其戰略深意。
從更長遠、更根本的視角看,持續增持黃金是中國優化國際儲備資產結構的核心戰略舉措。來看一個關鍵數據:截至6月末,中國央行持有的黃金儲備,按市值計算大約相當于2429億美元,占同期3.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比例是7.32%。這個數字,如果我們放到全球范圍內去比較,就會發現它顯著低于全球央行平均約15%的黃金儲備占比水平。
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外匯儲備中,美元及美債的占比相對偏高。在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涌動、對美元作為單一主導儲備貨幣的依賴風險日益受到關注的背景下,持續、穩步地增加黃金儲備,就是為了主動降低對單一貨幣的過度依賴,實現儲備資產的多元化、安全化,增強整個國家儲備體系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黃金協會最新發布的《2025年央行黃金儲備調查》顯示,高達95%的全球央行預計未來一年將繼續增持黃金。當全球央行都在加速奔向黃金,這本身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黃金的時代價值,正在被重新定義。看懂央行的“買買買”,或許你就看懂了國家在布怎樣一盤大棋,黃金的未來之路,或許比我們想象的更長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