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覺得,只要自己的戶口在農村,不論是什么情況,都可以繼承父母的宅基地,
所以,借助最近出臺的戶口回遷政策,不少人開始將戶口遷回農村,實現回村獲得宅基地建新房。
殊不知,農村土地一戶一宅,這是上面早就明確了的。如果超出了這個范疇,想要繼承宅基地就不可能!
另外,如果出現以下四類情況,即使子女的戶口在農村,也同樣無法繼承宅基地。
01、農村戶口可遷回
這些年,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加速推進,農村戶口的含金量也在快速上升,加上城里買房壓力大,生活成本太高,越來越多人希望回到農村可以自己蓋房子生活,重新參與到農村的經濟發展中。
以前因為缺乏法律支持,在戶口回遷這事上總面臨著諸多阻礙。不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落地后,為需求戶口回遷的“城里人”提供了制度化的解決方案。
文件內容原文如下:
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上學,服役,務工,婚姻等原因,戶口遷入城鎮轉為非農業戶口的,除公務員(不包括聘任制公務員)外,家里仍有房屋或土地的(承包的,自留地等)
經所在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意,可將戶口遷入農村,
重新獲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與其他村民同樣享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
02、6類宅基地無法被子女繼承
按照現行的規定,戶口回遷,或者本身戶口就在農村,也不一定能夠繼承父母的宅基地,比如以下6種情況:
1.子女已經分戶
有些農村家庭子女成家后,便和父母分開居住,他們在分戶以后就申請了自己的宅基地,這種情況下,就無法繼承父輩的宅基地。
按照現行的一戶一宅原則,如果子女在繼承宅基地,就違反了該原則。不過宅基地上面的房子只要沒有倒,子女就可以一直使用,直到房子坍塌,再由村集體收回。
2.違法的宅基地
如果父母原來建造的房子并不合規,甚至違法建造,那么這種宅基地將來就無法確權,甚至無法繼承。
不僅如此,按照現行的規定,違規建造的房子還會有拆除的風險。
3.子女戶口遷出本村
很多人總覺得房子是父母建造的,宅基地也是父母的,那么將來不管什么情況,自己都可以繼承房子和宅基地。
實際上,宅基地歸國家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權,但是享受使用權的前提條件,必須是本村戶籍,
倘若老人去世,宅基地上的房子如果完好無損,那么這個房就完全可以作為遺產遺贈給子女所有,不過子女的戶口屬于什么性質,都享有房子的繼承權。
但如果房子滅失,宅基地就要被村集體收回,戶口不在本村的子女不屬于本村成員,就無法繼承宅基地。
4.五保戶的宅基地
五保戶指的是沒有子女的家庭,他們或許有旁系親屬,但那些親屬都不愿意供養,所以五保戶的生活只能靠集體來供養。
也正因為此,五保戶的旁系親屬,不但無法繼承宅基地,同樣也喪失了繼承房屋的權利。最后,宅基地和房子都會被村集體收回。
除非他們的親屬愿意贍養他們,將來房子還在就可以繼承房子,但房子一旦倒塌,宅基地就會被收回。
5.超出規定面積的部分
農村宅基地建房也是有標準的,除了一戶一宅要求,每戶宅基地不能超過規定的面積
比如在河南平原地區,每戶宅基地的最大面積是167平米,超過這個標準就屬于面積超標。
而超出的面積不僅不受法律保護,將來子女也不能繼承。
6.閑置超過兩年時間的土地
有些地區規定,農民申請宅基地之后,必須要在規定時間內建造房子,如果土地閑置長達兩年以上,村集體就可以收回宅基地,這種情況下,繼承人就失去了繼承的權利。
所以提醒大家,如果農村申請到了宅基地,就要盡快建造房子,以免權利徹底喪失。
而且建造房子一定要走規定流程,否則就可能被列入違規建造,導致不利。
總之,繼承宅基地,要求戶口必須在同一個村集體,且繼承之前沒有申請自己的宅基地。
如果戶口不在村集體,就只能繼承父母遺留在宅基地上的房產,而且此房產只能使用至無法使用為止,不能重建、翻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