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445分。
這個數字 我盯著看了好久。說實話 當曹雅琳的高考成績出來那一刻 我這個老教育工作者的心情 真是五味雜陳呢。
高出本科線75分 按理說這是個值得慶祝的好消息。可是緊接著另一個現實問題就像一盆冷水潑過來了
誰去陪讀?
你看 這就是我們教育里頭最讓人糾結的地方。每一個看似圓滿的結局背后 都藏著新的難題。曹雅琳這個被父親背了十二年的姑娘 終于用自己的努力換來了大學錄取通知書 但現實卻告訴她 路還長著呢。
02
我在教育這行干了這么多年 見過太多這樣的家庭了。
父親曹光興 五十多歲 背了女兒十二年。你說他累不累?那個瘦弱的背影 我每次想起來都覺得沉甸甸的。十二年來每天往返十公里 這是多少個父親能做到的?
可現在 他不能再背下去了。
倒不是因為他不愿意 而是現實不允許。家里還有個上初中的小兒子 還有需要贍養的老人他是全家唯一的經濟支柱 不能倒
于是 母親站了出來。
03
說到這兒 我得插一句。
當年我剛入行的時候 總覺得教育就是課堂上的那點事兒。現在想想 真是太天真了。真正的教育 從來不只發生在學校里。
曹雅琳的媽媽決定辭掉采茶的工作 去大學陪讀。從一個為家庭創收的勞動者 變成一個全職陪護者。這個轉變意味著什么 只有當媽的才懂
沒有收入了 但女兒的未來更重要。
我見過太多這樣的母親 為了孩子的求學路 什么都愿意放下。可是你說這公平嗎?
04
好在 社會還是有溫度的。
公益組織送來了一萬元獎學金 汽車公司贈送了新車 這些善意讓人心里暖乎乎的。可我這個老教育工作者還是忍不住想如果沒有這些幫助 這個家庭會怎么辦?
網上有人說曹雅琳上大學沒意義 說什么“不如在家學習當網紅”。
說實話 看到這些話的時候 我真的很生氣。
誰有權利剝奪一個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身體的殘疾 就意味著要放棄精神世界的豐富嗎?這種邏輯 我怎么想都想不通。
05
曹雅琳說要去云南旅游 想讓父母也歇歇。
這句話讓我特別感動。
一個在輪椅上長大的女孩 心里裝著的不只是自己的夢想 還有對父母的感恩。這份懂事 比任何高分都珍貴。
從父親的背 到母親的陪伴 再到電動輪椅。曹雅琳的求學路 就像一場接力賽 每個階段都有人在為她托底。
可這樣的托舉 又能持續多久呢?
大學四年之后呢?工作了怎么辦?成家立業又該如何?這些問題 沒有標準答案
我常常想 我們的教育制度 我們的社會保障 能為這樣的孩子做些什么?除了感動和贊美 我們還能給出什么實質性的幫助?
說到底啊 曹雅琳的故事 不應該只是一個勵志的個案。它更像一面鏡子 照出了我們教育公平路上 還有多少需要填補的空白。
每個生命都值得被托舉 這話說起來容易 做起來 真的太難了。
但還好 這個世界上 還有曹光興這樣的父親 還有愿意陪讀的母親 還有伸出援手的陌生人。
希望曹雅琳在大學里 能過得輕松一些 快樂一些。也希望她的故事 能讓更多人思考 真正的教育公平 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