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藥時間不對,效果可能適得其反。”7月7日,淄博市玉米單產提升引領片方建設暨苗期田管關鍵技術觀摩培訓會在桓臺縣啟潤合作社的大田里舉行。活動現場,農技專家提醒大家,除草和防蟲噴藥需避開高溫時段,并現場給出青蟲防治配方。
今年是引領區體系建設年。為助力糧食單產提升,探尋農技服務支撐穩糧保供的有效路徑,一場干貨滿滿的“田間課堂”就此展開。
記者在現場看到,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引領方的玉米植株莖稈更粗壯、株高更整齊。“這得益于精細化田管技術的落地。”技術人員拔出一根玉米苗介紹,示范田集成應用了精準除草、水肥一體化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他舉例說,除草劑用量嚴格控制在100毫升以內,化控作業在玉米6葉期開展,就可有效預防后期倒伏風險。針對水肥管理,專家則建議分3到4次追肥,首次在7-8葉期施用氮鉀肥,并演示了滴灌設備的高效使用方法。
在田邊的灌溉設備展示區,一臺會說話的移動式過濾裝置,成了現場的“明星”。
“你好,小正,啟動施肥。”指令下達后,系統便執行起施肥操作。技術人員給大家算了一筆經濟賬:“固定設備每畝年成本約100元,移動設備若周轉使用,每畝僅需20余元。”種植大戶們聽后連連點頭。
“今年,部分地塊出現苗情不均問題,今天終于找到答案了。”參會的某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專家提到的“玉米除草、化控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等細節讓他受益匪淺。
據悉,圍繞糧食單產提升,淄博市今年將持續開展“田間課堂”系列培訓,推動農技服務精準到戶、落實到田。
魯網淄博新聞熱線:0533-3811076
責任編輯:劉宗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