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暴雨把玉米地全淹了,村道的積水沒過小腿,40多戶人連門都出不去?!?月8日,涇源縣新民鄉王家溝村村民禹有明站在新修的排水渠旁說,有了這條渠,下大雨莊稼就不受災了,道路也能走人行車了,現如今,村民們都爭相搞養殖搞種植,日子過得風生水起。今年,該縣通過實施“1212”幫扶機制,重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王家溝村的排水問題就被列入其中。
走進王家溝村,可以看到一條260米長的排水渠沿著山勢修建直達策底河,這條排水渠徹底解決了困擾村民的內澇問題,而曾被暴雨沖垮的道路也重新硬化,村民出行方便多了。今年,禹有明又買了7頭安格斯牛,新建了菌菇棚,1160棒菌菇即將出菇。“渠修到哪里,產業就跟到哪里?!瘪v村第一書記劉繼鋒介紹,目前,村里實現了“戶戶通油路、村村通公交”,村里80戶養殖戶共飼養安格斯牛670頭。
距王家溝村18公里的南莊村,3公里的硬化路串起分散的養殖場,700米長的排水渠蜿蜒伸展到田間地頭。16座菌菇大棚沿路而建,村集體搭建的“企業供菌—農戶生產—訂單回收”鏈條,讓庭院經濟戶均年增收超萬元。正在擴建牛棚的禹俊紅說:“以前一下雨,路上就積水,雨停了,路上全是泥,收牛的販子都繞道走?!爆F在路通了,他準備將養殖規模從30頭擴欄至50頭,1000棒菌菇已成為家里穩定的增收來源。
王家溝村、南莊村的變化,源于涇源縣“1212”幫扶措施的精準落地——通過幫助弱勞力家庭每戶至少1人穩定就業,培育養殖、菌菇等2個以上增收產業,落實低保醫保、教育資助等一攬子保障政策,解決1件難事、辦好1件實事,讓昔日的痛點變成今日的亮點。今年以來,該縣1471名干部開展民情走訪,梳理政策指南69條,優化“領導包抓+專班推進”工作機制,調整126名包村干部,新派114名駐村干部,對813戶監測對象和6347戶脫貧戶實施精準幫扶。如今的王家溝、南莊村等,路通了、水暢了、產業鏈活了,村民的日子如芝麻開花節節高。(記者 師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