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健康之聲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塔爾·小康A
天津力生制藥2024年的成績單令人憂心:營收創下13.36億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5.88%;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遭遇腰斬,同比暴跌49%至1.85億元。這份“增收不增利”的答卷,揭開了這家老牌藥企在轉型路上的重重困境。
利潤腰斬,核心業務失血不止
增收不增利成業績主調,力生制藥2024年營收突破13.36億元,同比大增15.88%,但凈利潤卻慘遭腰斬,同比暴跌49%。扣非凈利潤降幅也高達31.16%,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驟減55.87%。這份“成績單”將企業核心盈利能力不足的問題暴露無遺。
非經常性損益粉飾難掩頹勢,公司解釋稱,2023年因處置土地獲得2.38億元收益,剔除該因素后2024年利潤總額實際增長18.80%。然而扣非凈利潤下滑超31%的現實,無情戳破了這一粉飾性說辭。投資收益減少(如出售田邊制藥股權)、營銷模式調整帶來的成本激增,均是利潤塌方的真實推手。
四季度虧損敲響警鐘,更嚴峻的是,公司第四季度扣非凈利潤虧損330.92萬元,同比劇降126.59%,創下自2020年四季度以來首次單季虧損。這無疑為其成本控制和盈利轉化能力亮起紅燈。
集采重壓與成本失控,雙重夾擊
“以量換價”策略失效,在集采常態化下,力生制藥核心產品陷入量增價跌的泥沼。
鹽酸多奈哌齊片銷量猛增63%,但價格在集采后暴跌67.4%;吲達帕胺片降幅達82.97%,價格跌至0.0643元/片; 碳酸氫鈉片降價43.49%后僅0.0838元/片。
盡管銷量攀升,但價格斷崖式下跌,導致收入增長乏力甚至萎縮。
錯失集采窗口的代價,子公司中央藥業的頭孢地尼分散片因未能及時通過一致性評價,錯失第三批國家集采機會。直至2021年11月才“補票上車”,但市場已被國藥致君等企業瓜分殆盡。
成本飆升侵蝕利潤,2024年公司營業總成本同比激增24.96%,遠超營收增速。環保標準提高與原料藥價格上漲形成“成本雙刃劍”,毛利率應聲下滑4.33個百分點至55.07%,扣非銷售凈利率更是暴跌近40%至7.71%。
現金流惡化,訴訟風險高懸
應收賬款激增埋雷,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銳減55.87%至8826萬元。應收賬款從4400萬元猛增至2.07億元,增速高達370%;1年以內賬期占比極高,回款壓力巨大。存貨也增長27%至2.24億元,資金周轉效率持續走低。
補稅與訴訟雪上加霜,今年6月公司因稅務問題補繳3511萬元稅款及滯納金,直接減少2025年凈利潤;子公司中央藥業與凱安瑞醫藥的銷售代理糾紛一審被判賠償1844萬元(含預期利益損失500萬元)。雖然公司表示將上訴,但風險敞口已然顯現。
轉型突圍,道阻且長
研發投入難解近渴,公司近兩年研發投入增至營收9%以上,2024年獲16個批件創新高。布局合成生物學(鯤01、鯤02項目)及細胞基因治療領域,但創新藥研發周期漫長、風險極高,短期難見回報。
渠道變革成效待考,自建渠道“三魚大藥房”定位“藥品零售+會員體驗+電商平臺”,開業首日客流過千。但在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等巨頭擠壓下,其全國性渠道網絡尚未成型,線上線下協同效應薄弱。
資產處置飲鴆止渴,2024年以1.2億元出售田邊制藥24.65%股權徹底退出,雖回籠資金卻失去一項穩定收益來源(2023年占凈利潤3.2%)。賣資產補血終究非長久之計。
高管薪酬反漲,股東利益何依?
業績暴跌薪酬反增引質疑,在凈利潤腰斬、現金流惡化的背景下,董事長張平2024年薪酬卻逆勢大漲82%至151.7萬元。高管薪酬與公司業績、股東利益的嚴重背離,引發治理結構合理性拷問。
力生制藥的困境是傳統藥企轉型的縮影:集采壓價吞噬利潤,自建渠道難敵巨頭,創新研發遠水難解近渴。當“賣子求生”成為常態,當高管薪酬在業績寒冬中逆勢飆升,投資者不禁要問:這家73歲的老牌藥企,究竟能否在醫藥行業的凜冬中找到破局之路?
子公司的訴訟賠償懸而未決,3511萬補稅單已砸向2025年利潤,轉型的藥方, 能否治愈這場“增收不增利”的頑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