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6日,綜治辦了解到原、被告二人實際已近三年未同居生活……原告收入很少,獨自撫養孩子困難……”一張“庭前排查表”醒目地放在卷宗盒第一頁,上面如同日記一般詳細記錄了自收案以來,案件的每一次溝通處理情況。
“庭前排查表”不僅是東華人民法庭的一次“破圈”實踐,而且是以創新工作方式賦能法庭高質效履職的縮影。近年來,楚雄市人民法院東華人民法庭充分發揮扎根基層、貼近群眾、靠近糾紛等多種維度的“地緣優勢”,聚焦“五個到位”,不斷探索做好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的方法,打造“楓橋式人民法庭”,實現法庭工作從辦案到服務的“破圈提效”“出圈出彩”。
法官到位是“破圈”的基礎
東華人民法庭樹牢“如我在訴”理念,加強民生司法保障,嚴格遵循涉老、涉遠等案件必到當事人家中上門調解,必到當地就地開庭原則,通過“假日法庭、夜間法庭、田間法庭、巡回法庭”等工作模式,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化解矛盾糾紛,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
“化肥款我第二天就通過微信轉給他了,現在他不認反而來告我?”“老伯,微信可以查到賬單,微信支付轉賬的電子憑證和帶有支付記錄的手機可以作為證據提交法庭?!毖不貢r,法庭副庭長余紅萍為當事人答疑解惑。
作為基層法庭的法官,不應當只會“坐堂問案”,更要學會“下堂調查”。東華人民法庭始終堅持巡回審理,實地調查走訪,到村委會了解情況,到田間地頭聽村民意見,到當事人家中觀察其生活環境、性格脾氣,力爭在化解糾紛前先掌握案件糾紛實質。
“許多人認為當法官是一個‘高大上’的工作,來到基層法庭之后,我卻覺得當法官最需要貼近老百姓?!闭勂鸸ぷ?,余紅萍感慨道。
溝通到位是“破圈”的根本
“法”不僅包括“文本法”,而且包括人民群眾的“內心法”。法庭將法條作為溝通的第一要素,為當事人直接、清晰、完整地呈現爭議相關的法律依據;將情理作為溝通的第二要素,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交流,穩定雙方情緒,引導雙方思考問題本身、協商解決爭議;將案例作為溝通的第三要素,充分運用生效裁判案例的示范引導作用,向當事人提供與其自身糾紛爭議相似的案例供參考,增強爭議雙方的預見性、自主性,增進調解促和以及息訴服判。
在一起健康權糾紛案件中,被告乙某與原告甲某為親戚關系,因家中瑣事產生肢體沖突,致使甲某受傷住院治療。二人因賠償事宜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訴至法院。
案件開庭當日,親戚對簿公堂,一度劍拔弩張。見此情形,東華人民法庭庭長吳曉瓊向原、被告釋法明理,講清法律條文,做好思想工作,認真傾聽雙方的訴求,用耐心等待彌合,以真心換取和諧。
兩個小時的調解,有抱怨、有咒罵,最終在承辦法官的努力下,雙方歸于平和,就賠償數額達成一致意見,被告也當場履行了賠償款,糾紛成功化解。
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案件,實際關系著百姓的切身利益,想要把小案件辦好,需要解開“法結”,更需要解開“心結”。
管理到位是“破圈”的核心
面對群眾對司法公正和效率的新期待、新要求,法庭積極探索創新,不斷加強審判流程精細化管理,提高審判管理科學化、精準化水平,推動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
“想要把每一個‘小案’辦好,離不開‘精細’二字?!痹凇皸鳂蚴饺嗣穹ㄍァ眲摻ㄍ七M會的交流分享環節,吳曉瓊多次強調“精細”二字。
何以體現“精細”?“庭前排查表”一表可查案件情況。從聯系雙方當事人,到案件送達,再到向綜治中心、司法所、村委會了解案件具體情況,調解前雙方的意向……案件處理的每一個細節都在表中可查。不論是案件審理環節,還是執行環節,做到接手案件便能通過一表了解案件細節,明確處理思路。
配合到位是“破圈”的關鍵
讓矛盾糾紛化于未發、止于未訴,是人民法庭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職責所在。為解決“萬事開頭難”的問題,法庭以“重點區域+重點人群”為導向,堅持“辦案”與“治理”并重,積極參與轄區各鄉鎮的矛盾糾紛風險排查工作,重點聚焦鄰里糾紛、家庭糾紛、土地糾紛等易發多發問題,全面梳理風險隱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除此之外,法庭依托政府整合社會資源,加強與轄區鄉鎮綜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和村調解組織的對接聯系,在轄區鄉鎮綜治中心設立訴調對接站,在網格片區設立法官聯絡點,建立“庭、站、點、員”四聯動的矛盾糾紛梯次化解、分層過濾體系,助力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共調。
“從‘我’到‘我們’的轉變,是基層治理活力不斷釋放的表現?!眳菚原傉f。
宣傳到位是“破圈”的保證
“履行家庭教育責任,任何一方不得拒絕或者怠于履行……”在一起離婚糾紛調解中,為避免夫妻離婚后,怠于履行對子女進行家庭教育的職責,承辦法官當庭就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如何履行家庭教育職責、不履行義務的法律后果等內容向當事人進行宣講。
雙方在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后深刻認識到自己家庭責任的缺失,當場簽署了《家庭教育責任承諾書》,承諾以后改正自身,以身作則,離婚后也會繼續關心和教育好女兒,在孩子的成長中“不缺位”。
普法不是簡單宣讀法律條文,而是要讓法律走進群眾心中。在鄉鎮趕集日,東華人民法庭在集市支起攤位,宣傳土地承包法、民法典、彩禮糾紛適用法律最新規定等涉農、移風易俗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在“利劍護蕾”專項行動中,法庭聚焦留守兒童、問題青少年、單親家庭孩子等重點群體,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在離婚案件審理中,涉及留守兒童的,法官對父母雙方進行教育,責令簽訂《家庭教育責任承諾書》,引導父母履行家庭教育責任……
法庭主動拓展法治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方法,讓法治宣傳更貼近群眾,干警們的普法身影成了轄區一道亮麗的“楓”景。
記者 閔以榮 通訊員 徐婉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