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望喜倉頡通文化2025年07月09日 11:30三點擊藍字關注我們~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上一講:韓博士說《易經》12 |《蒙》卦:古代經典是如何詮釋“因材施教”與“虛心受教”韓博士說《易經》13 |《需》卦:誠信守正,待機而行,倉頡通文化,28分鐘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第十三講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本期是韓博士說《周易》系列的第十三講“需卦”。《周易·需卦》其核心精神在于“待時”——面對前方的險阻(坎),憑借內在的剛健(乾)與誠信(孚),保持光明心境(光)、堅守正道(貞),方能獲得亨通吉祥(亨、吉),最終利于克服重大困難(利涉大川)。本講將揭示“需”并非消極停滯,而是“剛健而不陷”的主動姿態。九五爻居中守正,是成功的關鍵;而“君子以飲食宴樂”更蘊含順應天時、養精蓄銳的深刻智慧。通過對初九“需于郊”和九二“需于沙”的分析,展現了不同境遇下保持恒心與內心寬緩的重要性。需卦教導我們,在時機未至時,誠信、守正、恒毅的等待,本身就是通達成功的必修課。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小編:韓博士,我們已經講完了上經的乾卦、坤卦屯卦和蒙卦,請問今天我們要講什么呢?
韓博士:我們講完了上經的前四個卦。今天我們講上經的第五卦《需》卦。需卦是怎樣表征的呢?需卦是:下乾上坎,象征“虛待”,《周易正義》:“需者,待也,物初蒙稚,待養而成。”卦辭是這樣的: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意思是說:需卦象征需要等待:心懷誠信,光明亨通,守持正固可獲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巨流。有孚,光亨,貞吉。孚,信也。《周易》中出現的“孚”字一般都是指心懷誠信;光,,光明磊落。這幾句說的是有所“需待”之時,能誠信、光明、守正。則可獲得“亨”“吉”。卦中九五陽剛中正,與此象有合。《程傳》:五居君位,為需之主,有剛健中正之德,而誠信充實于中。中實,有孚也。有孚則光明而能亨通,得貞正而吉也。利涉大川。大川,即大河流,比喻艱難險阻。《周易集解》引何妥曰:“大川者,大難也。須之待時,本欲涉難,既能以信而待,故可以利涉大川矣。”黃壽祺、張善文先生在解釋這個需卦時說:馬其昶曰:“舟楫之利,最是天大用。凡言涉川,其象皆取諸乾坤坎巽四卦,其義則所謂致遠以利天下者是已,非為涉險之喻。惟不利涉大川,乃取險象爾,皆在坎體。所謂水能載舟水能覆舟,坎險故也。”(重定費氏學)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小編:韓博士,請問《彖傳》是怎么看《需》卦的呢?韓博士:《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這是什么意思呢?《彖傳》說:需,意思是有所期待;譬如艱難險阻正在前方,剛健而不陷入厄境,因為期待便不致路困途窮。需待之時,心懷誠信,光明亨通,守持正固可獲吉祥,說明九五居于天的位置,而且處位正中。利于涉越大河巨流,說明一往直前必獲得成功。需,須也。需,有“需求”和“期待”兩個意思。《雜卦傳》說:“需,不進也。”指的是期待。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險、陷,指上卦坎;剛健,指的是下卦乾。來解釋需卦。《周易集解》引何妥曰:“此明得名由于坎也,坎為險也,有險在前,不可妄涉,故須待時然后動也。”又引侯果曰:“乾體剛健,遇險能通,險不能險,義不窮也。”位乎天位,以正中也。指九五居于“天位,得正而持中”。《周易正義》中說:“以九五居乎天子之位,又以陽居陽,正而得中,故能有信、光明、亨通而貞吉也。”往有功也。此句解釋利涉大川。《周易正義》中說:以乾剛健,故行險有功也。王弼注曰:謂五也。(指九五爻)。位乎天位,用其中正,以此待物,需道畢矣,故“光亨,貞吉”。(樓宇烈教授:孔穎達疏:“需之道光明,物得亨通于正,則吉。”)乾得獲進,往輒亨也。(輒亨,無不亨通之意。)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小編:韓博士,請問《象傳》是怎么解析《需》卦的呢?韓博士:《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象傳》說:云氣上集于天待時降雨,象征需待;君子因此需待其時飲用食物、舉宴作樂。云上于天,需。需卦上坎為云(水)、下乾為天之象。《周易集解》引宋衷曰:“云上于天,須時而降也。”《周易正義》:不言天上有云,而言云上于天者,若是天上有云,無以見欲雨之義,故云:云上於天。君子以飲食宴樂。這說明君子觀《需》卦之象,悟到“飲食宴樂”也應當“需時”的道理。《周易本義》:云上於天,無所復為,待其陰陽之和而自雨爾。事之當‘需’者,亦不容更有所為;但飲食宴樂,俟其自至而已,一有所為,則非需也。意思是說:凡事要等待其時。李光地在《周易觀彖》中說:“需之義不止處險,凡是皆當順其理而待其成,不可妄有為作,故需有“養”義。又為飲食之道焉,飲食養人也以漸,如物稚而至長,待之而已。”王弼注曰:“童蒙已發,盛德光亨,飲食宴樂,其在茲乎!”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小編:韓博士,讓我們來看看《需》卦的爻象吧!我們看看《象傳》是怎樣解析《需》卦初九爻的吧?韓博士:《需》卦初九爻的爻辭是:“初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 ”初九,在郊外需待,利于保持恒心,必無咎害。城邑之外曰郊。初九處于需卦之始,遠離坎險,猶如在邑郊需待其時;但此時當以恒心久待,不可妄動,故曰:利用恒,無咎。《周易正義》:“難在于坎,初九去難既遠,故待時在于郊。郊者,是境上之地,亦去水遠也。恒,常也。遠難待時,以避其害,故宜保守其常,所以無咎。”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象傳》說:在郊外需待,說明初九不朝著險難前行;利于保持恒心必無咎害,說明初九未曾離失常理。常,指的是恒常之理。《程傳》:君子之需時也,安靜自守,志雖有須,而恬然若將終身焉,乃能用常也。王弼注曰:居需之時,最遠于難,(需卦上卦為坎,為險難之義,初九離坎卦尚遠,所以最遠于難。這個難是險的意思。)能抑其進。以遠待險時,雖不應幾,可以保常也。(抑,是止的意思,幾,是危的意思。保常,就是保持常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小編:韓博士,我們看看《象傳》是怎樣解析《需》卦九二爻的吧?韓博士:《需》卦九二爻的爻辭是: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九二,在沙灘需待,略受言語中傷,堅持需待至終必獲得吉祥。需于沙,小有言,終吉。沙,沙灘,比喻離險不遠。這兩句說明九二處下卦之中,離上卦坎險不遠,猶如在近水的沙灘需待,又如稍受言語中傷:這兩個比喻都體現出九二雖未及難,卻正在向危險靠近。但由于陽剛居中,有靜待不躁之象,故終吉。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周易本義》:沙,則近于險矣;言語之傷,亦災害之小者。漸進近坎,故有此象;剛中能需,故得終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終吉也。 意思是說,在沙灘需待,說明九二中心寬綽不躁;盡管略受言語中傷,但能堅持需待至終必獲吉祥。衍,是寬綽的意思。去難雖近,猶未逼于難,而寬綽在其中也。胡炳文曰:九二以剛居柔,性寬而得中,故雖近險而不害其為吉。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未完待續……*本講座內容由韓望喜博士授權本號刊發*圖源網絡,如侵告刪*如需轉載,請后臺回復“轉載”#易經#韓望喜#韓博士說易經#需卦#蒙卦#坎卦#乾卦倉頡通文化,贊13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好 文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好玩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30字) |《需》卦:誠信守正,待機而行
第十三講
本期是韓博士說《周易》系列的第十三講“需卦”。《周易·需卦》其核心精神在于“待時”——面對前方的險阻(坎),憑借內在的剛健(乾)與誠信(孚),保持光明心境(光)、堅守正道(貞),方能獲得亨通吉祥(亨、吉),最終利于克服重大困難(利涉大川)。本講將揭示“需”并非消極停滯,而是“剛健而不陷”的主動姿態。九五爻居中守正,是成功的關鍵;而“君子以飲食宴樂”更蘊含順應天時、養精蓄銳的深刻智慧。通過對初九“需于郊”和九二“需于沙”的分析,展現了不同境遇下保持恒心與內心寬緩的重要性。需卦教導我們,在時機未至時,誠信、守正、恒毅的等待,本身就是通達成功的必修課。
小編:韓博士,我們已經講完了上經的乾卦、坤卦屯卦和蒙卦,請問今天我們要講什么呢?
韓博士:我們講完了上經的前四個卦。今天我們講上經的第五卦《需》卦。
需卦是怎樣表征的呢?需卦是:下乾上坎,象征“虛待”,《周易正義》:“需者,待也,物初蒙稚,待養而成。”
卦辭是這樣的: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意思是說:需卦象征需要等待:心懷誠信,光明亨通,守持正固可獲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巨流。
有孚,光亨,貞吉。孚,信也。《周易》中出現的“孚”字一般都是指心懷誠信;光,,光明磊落。這幾句說的是有所“需待”之時,能誠信、光明、守正。則可獲得“亨”“吉”。卦中九五陽剛中正,與此象有合。《程傳》:五居君位,為需之主,有剛健中正之德,而誠信充實于中。中實,有孚也。有孚則光明而能亨通,得貞正而吉也。
利涉大川。大川,即大河流,比喻艱難險阻。《周易集解》引何妥曰:“大川者,大難也。須之待時,本欲涉難,既能以信而待,故可以利涉大川矣。”
黃壽祺、張善文先生在解釋這個需卦時說:馬其昶曰:“舟楫之利,最是天大用。凡言涉川,其象皆取諸乾坤坎巽四卦,其義則所謂致遠以利天下者是已,非為涉險之喻。惟不利涉大川,乃取險象爾,皆在坎體。所謂水能載舟水能覆舟,坎險故也。”(重定費氏學)
小編:韓博士,請問《彖傳》是怎么看《需》卦的呢?
韓博士:《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這是什么意思呢?《彖傳》說:需,意思是有所期待;譬如艱難險阻正在前方,剛健而不陷入厄境,因為期待便不致路困途窮。需待之時,心懷誠信,光明亨通,守持正固可獲吉祥,說明九五居于天的位置,而且處位正中。利于涉越大河巨流,說明一往直前必獲得成功。
需,須也。需,有“需求”和“期待”兩個意思。《雜卦傳》說:“需,不進也。”指的是期待。
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險、陷,指上卦坎;剛健,指的是下卦乾。來解釋需卦。《周易集解》引何妥曰:“此明得名由于坎也,坎為險也,有險在前,不可妄涉,故須待時然后動也。”又引侯果曰:“乾體剛健,遇險能通,險不能險,義不窮也。”
位乎天位,以正中也。指九五居于“天位,得正而持中”。《周易正義》中說:“以九五居乎天子之位,又以陽居陽,正而得中,故能有信、光明、亨通而貞吉也。”
往有功也。此句解釋利涉大川。《周易正義》中說:以乾剛健,故行險有功也。
王弼注曰:謂五也。(指九五爻)。位乎天位,用其中正,以此待物,需道畢矣,故“光亨,貞吉”。(樓宇烈教授:孔穎達疏:“需之道光明,物得亨通于正,則吉。”)乾得獲進,往輒亨也。(輒亨,無不亨通之意。)
小編:韓博士,請問《象傳》是怎么解析《需》卦的呢?
韓博士:《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象傳》說:云氣上集于天待時降雨,象征需待;君子因此需待其時飲用食物、舉宴作樂。
云上于天,需。需卦上坎為云(水)、下乾為天之象。《周易集解》引宋衷曰:“云上于天,須時而降也。”《周易正義》:不言天上有云,而言云上于天者,若是天上有云,無以見欲雨之義,故云:云上於天。
君子以飲食宴樂。這說明君子觀《需》卦之象,悟到“飲食宴樂”也應當“需時”的道理。《周易本義》:云上於天,無所復為,待其陰陽之和而自雨爾。事之當‘需’者,亦不容更有所為;但飲食宴樂,俟其自至而已,一有所為,則非需也。
意思是說:凡事要等待其時。李光地在《周易觀彖》中說:“需之義不止處險,凡是皆當順其理而待其成,不可妄有為作,故需有“養”義。又為飲食之道焉,飲食養人也以漸,如物稚而至長,待之而已。”
王弼注曰:“童蒙已發,盛德光亨,飲食宴樂,其在茲乎!”
小編:韓博士,讓我們來看看《需》卦的爻象吧!我們看看《象傳》是怎樣解析《需》卦初九爻的吧?
韓博士:《需》卦初九爻的爻辭是:“初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 ”
初九,在郊外需待,利于保持恒心,必無咎害。
城邑之外曰郊。初九處于需卦之始,遠離坎險,猶如在邑郊需待其時;但此時當以恒心久待,不可妄動,故曰:利用恒,無咎。《周易正義》:“難在于坎,初九去難既遠,故待時在于郊。郊者,是境上之地,亦去水遠也。恒,常也。遠難待時,以避其害,故宜保守其常,所以無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
《象傳》說:在郊外需待,說明初九不朝著險難前行;利于保持恒心必無咎害,說明初九未曾離失常理。
常,指的是恒常之理。《程傳》:君子之需時也,安靜自守,志雖有須,而恬然若將終身焉,乃能用常也。王弼注曰:居需之時,最遠于難,(需卦上卦為坎,為險難之義,初九離坎卦尚遠,所以最遠于難。這個難是險的意思。)能抑其進。以遠待險時,雖不應幾,可以保常也。(抑,是止的意思,幾,是危的意思。保常,就是保持常態。)
小編:韓博士,我們看看《象傳》是怎樣解析《需》卦九二爻的吧?
韓博士:《需》卦九二爻的爻辭是: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九二,在沙灘需待,略受言語中傷,堅持需待至終必獲得吉祥。
需于沙,小有言,終吉。沙,沙灘,比喻離險不遠。這兩句說明九二處下卦之中,離上卦坎險不遠,猶如在近水的沙灘需待,又如稍受言語中傷:這兩個比喻都體現出九二雖未及難,卻正在向危險靠近。但由于陽剛居中,有靜待不躁之象,故終吉。
《周易本義》:沙,則近于險矣;言語之傷,亦災害之小者。漸進近坎,故有此象;剛中能需,故得終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終吉也。 意思是說,在沙灘需待,說明九二中心寬綽不躁;盡管略受言語中傷,但能堅持需待至終必獲吉祥。
衍,是寬綽的意思。去難雖近,猶未逼于難,而寬綽在其中也。
胡炳文曰:九二以剛居柔,性寬而得中,故雖近險而不害其為吉。
未完待續……
*本講座內容由韓望喜博士授權本號刊發
*圖源網絡,如侵告刪
*如需轉載,請后臺回復“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