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市花都區赤坭鎮竹洞村
有一座別具嶺南園林風格的庭院
這座名為“品賦茶苑”的庭院
前身是一座普通的舊農房院子
在女主人吳連有及其丈夫的精心雕琢下
成為集嶺南園林藝術、茶文化體驗、
休閑娛樂功能于一體的美麗空間
在2024年榮獲花都區“美麗庭院”稱號
舊院煥新,從農房到美麗庭院的蝶變
竹洞村是赤坭鎮有名的“盆景之鄉”,村內家家種盆景、戶戶賞園林,深厚的盆景文化底蘊為庭院改造提供了扎實的基礎和靈感源泉。
吳連有一家早年在花都城區經營茶葉生意,2021年,經跟家人商量,結合家鄉竹洞村的文旅及盆景資源,以城區的茶葉店為窗口,背靠竹洞村,即“前茶葉店,后茶文化院子”的想法,把村里的祖屋翻新,將茶文化和創建美麗庭院結合起來,相得益彰。
說干就干,吳連有帶領家人,秉持“修舊如舊、活化利用”的理念,對原有舊農房進行了系統性改造。
改造過程中,吳連有家人一致同意保留了農房的傳統建筑格局,對墻體、屋頂進行修繕加固,采用青磚灰瓦、中式圓形景墻等嶺南建筑元素,透過景墻,一棵似招手歡迎造型的羅漢松表達了主人的熱情,賦予庭院古樸雅致的氣質。
庭院布局上,以“池、園、茶”空間為核心架構,巧妙利用有限空間,打造出層次豐富的景觀體系。把原本雜草叢生的院子重新規劃,引入假山魚池水景,開鑿荷花池,池邊置石凳、設茶室,形成“開門即景、臨池品茗”的詩意場景。
為了凸顯嶺南園林的精巧細膩,庭院內種植數十種嶺南特色植物。九里香枝葉茂密、迎客松蒼勁古樸、桂花樹香飄滿院,可以觀賞羅漢竹挺拔秀麗,也可以看玫瑰花、芭蕉花爭奇斗艷,翠竹則增添清雅,假山、水景、建筑相映成趣,形成一體嶺南園林景觀。日常中,吳連有還把新鮮綠植花卉采擷擺置,發揮其作用,讓室內充滿生機,足見主人的精思妙想。
功能融合,茶文化與庭院美學的碰撞
品賦茶苑不僅僅是一座觀賞性庭院,更是一個兼具實用功能的茶文化空間。主人將茶文化與園林巧妙融合,打造出“茶中有景、景中品茶”的獨特體驗。
庭院中,除了主樓“茶文化展館”,還改造建設了別具心思的功能室,并為其起了典雅的名字:“觀月、和璞、聽荷”,每塊牌匾上還題有庭院主人作的詩句。
室內陳設簡約雅致,博古架上擺放著各式茶具、盆景藝術品,墻上掛著書法字畫,營造出寧靜致遠的品茶氛圍。庭院分為多個區域,既有適合商務洽談的空間,也有可供茶友交流的開放式茶席,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
在這里,賓客可以圍爐煮茶,聽泉水叮咚,看魚戲蓮葉,在自然與人文的交融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來到戶外休閑區,小草坪如綠色地毯鋪展,草坪中央設置了兒童玩樂尋寶沙池,沙池周圍點綴著造型別致的松樹盆景,既為家庭游客提供了親子互動的空間,又延續了庭院的園林美學。每到周末,孩子們在沙池里嬉戲玩耍,家長們坐在茶室品茶聊天,歡聲笑語與茶香、花香交織,構成一幅溫馨和諧的生活圖景。
助力發展,美麗庭院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吳連有庭院的打造也為竹洞村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自2023年裝修完工后正式對外開放以來,該庭院不僅是主人的生活空間,也是向外界展示竹洞村鄉村風貌的窗口。
吳連有一家經常在庭院舉辦“盆景鑒賞+茶文化體驗”的特色活動,吸引了來自省內外的愛好者參與,不僅向客人展示竹洞村獨特的園林藝術和茶文化的精髓,還帶動當地的經濟消費,同時為當地村民提供了一定的就業崗位。
此外,該庭院敞開大門,為村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空間,特別是為村中老人小孩增添了好去處。“只要能為村里做好事,我都積極響應。”經常和家人一起參加志愿活動的吳連有說道。正如在品賦茶苑大廳正中懸掛的“德”字,吳連有的家風一直以德字當先,做人做事必須講究品德。
從舊農房到美麗庭院的蝶變,品賦茶苑不僅是竹洞村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更是推進“美麗庭院”創建、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它用一方庭院的詩意,書寫著鄉村生活的美好愿景,也為更多鄉村提供了“以庭院美帶動鄉村美、以文化興促進產業興”的可借鑒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