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加大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的號召,7月4日,西昌學院外國語學院“語潤彝鄉”推普社會實踐團深入涼山州越西縣越城鎮城北感恩社區,以語言為紐帶,創新開展“五同”系列實踐活動,在彝鄉奏響語言文明與振興發展的和諧樂章。
同講一堂課,趣味推普潤童心
7月4日上午9時,實踐團在社區活動室開啟了首場活動。實踐團隊將普通話的“有用”與“有趣”巧妙融合。隊員們以生動實例闡明普通話在求學、就業中的橋梁作用。隨后的繞口令趣味比拼,更讓孩子們在挑戰與歡笑中提升發音技巧,氣氛活躍異常。孩子們在實踐隊員的耐心指導下,從簡單的詞組開始練習,逐漸挑戰更復雜的句子。稚嫩的誦讀聲、成功的歡呼聲與善意的笑聲交織,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孩子們不僅鍛煉了發音技巧,更真切感受到了普通話的“有用”與“有趣”。
西昌學院外國語學院社會實踐團隊在涼山州越西縣越城鎮城北感恩社區活動室
同唱一首歌,童聲嘹亮頌家國
上午10時30分,“我愛你中國,親愛的母親…”清澈的童音在社區回蕩。實踐隊員選取了旋律優美、情感真摯的《我愛你中國》作為教學曲目。他們逐句示范,耐心糾正發音,帶領孩子們反復練習。清澈純凈的童聲漸漸匯成整齊洪亮的合唱,“我愛你中國,親愛的母親…”的歌聲在社區上空回蕩。歌聲不僅是普通話發音的實踐課堂,更在孩子們心中悄然播下了愛國主義的種子,激蕩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同繪一幅卷,稚筆勾勒新彝鄉
7月4日下午2時,活動移師社區廣場,展開“同繪一幅卷”活動。孩子們領取了畫筆和顏料,在長長的畫布上盡情揮灑。實踐隊員們穿梭其間,用普通話引導孩子們觀察、思考和表達。畫卷上,嶄新的校舍拔地而起,象征著知識的殿堂;掛滿枝頭的蘋果、花椒等特色農產品,描繪著豐收的喜悅;整潔的街道和歡笑的居民,則勾勒出社區煥然一新的面貌。孩子們用稚嫩卻充滿想象力的筆觸,描繪著他們眼中家鄉的巨變和對未來的憧憬,普通話成為他們交流創作靈感、分享心中愿景的紐帶。
西昌學院外國語學院社會實踐團隊志愿者和孩子們一起繪畫
此次“三下鄉”推普社會實踐,是西昌學院學子以專業知識服務彝鄉語言能力提升的扎實步履。團隊聚焦“語言賦能”核心,將推普工作巧妙融入鄉村生活肌理,于細微處助力民族地區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清澈持久的青春之聲。
責任編輯:韓璐(EN05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