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重慶財經學院經濟學院“經彩鄉約”社會實踐團在巴南區惠民社區微型少年宮,為20余名孩童打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經濟學探索之旅——“微光集市”。活動創新采用“價值創造—貨幣認知—市場博弈”三步進階法,將抽象的經濟學原理融入趣味實踐,為孩子們澆筑堅實的財商基石。
實踐團成員現場演示廢棄奶茶包裝袋改造技巧。重慶財經學院供圖
實踐團成員化身“創意導師”,引領孩子們開啟“舊物改造魔法工坊”。聚焦生活中常見的廢棄奶茶包裝袋,“小老師”們現場示范如何通過剪裁、折疊和裝飾技巧,將其制作成實用的多功能分裝袋。孩子們興致盎然地揮動畫筆,在親手改造的袋子上繪制個性圖案。當廢棄品華麗轉身為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的“文化載體”,孩子們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與創新思維,更直觀體驗到“無中生有”的價值創造過程。
隨后的互動問答環節氣氛熱烈。實踐團巧妙地將基礎財商知識與生活常識融合,設計成趣味問題。“錢從哪里來?”“怎樣合理使用零花錢?”孩子們踴躍搶答,答對者獲得虛擬代金券和文具禮包獎勵,在寓教于樂中,貨幣的功能、價值與理性消費的理念悄然扎根。
互動問答環節。重慶財經學院供圖
活動高潮在精心布置的“微光集市”上演。實踐團將收集的閑置書籍、文具、玩偶等物品整理歸類、明碼標價。孩子們手握“勞動所得”的虛擬代金券,化身為小小買家。現場,“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拍賣環節緊張刺激。在模擬的真實交易場景中,孩子們不僅鍛煉了溝通表達與談判策略,親身體驗了市場交換的樂趣,更深刻理解了閑置物品循環利用的環保與經濟意義,完成了從理論到實踐的財商初體驗。
實踐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通過沉浸式、游戲化的方式,讓精打細算的習慣、科學的財富管理認知以及本土文化認同,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復雜的經濟概念變得可觸可感,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悟”,初步建立了對財富、市場、交易的基本認知和積極態度。
未來,團隊將以“微光集市”為藍本,深化實踐成果,拓展更加多元化的活動,引導青少年在實踐中積累經濟知識、鍛煉財商本領,培育懂經濟、善規劃、具備財商素養的新一代,為鄉村發展和文化傳承注入青春動能。(晏紅霞、陳健芳、王琪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