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進程的加速,專業選擇已成為影響個體發展與社會人力資源配置的重要課題。當前主流的高校專業評價體系多聚焦于學科建設水平、科研產出規模、師資力量等院校維度指標,其本質仍屬高等教育機構評價的延伸。這類評價范式雖能反映院校辦學實力,卻難以有效揭示專業本身與職業發展路徑的適配性特征,導致考生在專業選擇時面臨信息不對稱困境。
民間第三方教育研究機構和全球智庫——方略研究院,于6月17日在教育大模型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評價新圖景高峰研討會上正式發布“2025年中國本科專業RISE氣質評價報告”。(詳見:教育行業首個開放生態伴隨式大模型 —— 知己智能體重磅發布!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評價新圖景高峰研討會成功舉辦!)此前發布了《2025年‘雙一流’高校本科教育指數》(詳見:重磅!2025“雙一流”高校本科教育指數發布|一讀·有料)
中國本科專業RISE氣質評價以職業發展導向理論為基點,創新性地將本科專業氣質解構為科研(Research)、產業(Industry)、公共服務(Service)、創業(Entrepreneur)四大核心維度。每個維度通過建立復合型評價指標進行量化分析:
科研(R)氣質側重專業在學術創新能力培養、科研資源供給到學術就業市場的全鏈條支撐能力,通過學術培養體系、國際化學術合作與成果產出等指標衡量專業對學術路徑的支撐強度;
產業(I)氣質聚焦專業與產業需求的對接效能,從崗位需求匹配度、職業發展潛力及從業者滿意度等維度評估專業人才在產業領域的市場競爭力;
公共服務(S)氣質強調專業與公共部門崗位需求的契合度,通過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崗位適配指標衡量專業對公共服務領域的人才輸送能力;
創業(E)氣質著眼專業教育對創新創業能力的塑造作用,結合創業潛力評估與自由職業實踐數據,解析專業對多元化職業生態的適應彈性。
RISE氣質評價體系立足于專業人才培養與職業發展路徑的耦合關系,通過構建多維度評價模型,試圖突破傳統評價體系中“重院校、輕專業”的局限,為高等教育專業建設與個體生涯規劃提供新的分析框架。
中國本科專業RISE氣質評價(2025)評價的對象是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中所包含的93個專業類(不包含軍事學門類下的專業類)。
本研究評價了各專業類在科研(R)產業(I)公共服務(S)創業(E)四個維度的分數,并按照分數的相對大小,給出每個專業類的氣質標簽。
來源:一讀EDU
聲明:推文基于更好更多傳遞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方略研究院觀點和立場,如有疏漏及不足之處,請隨時指正。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后臺留言,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互動話題:有什么想法或觀點?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