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市民的急難愁盼問題,讓群眾的“問題清單”變成“滿意答卷”。今天上午,第33屆新民晚報夏令熱線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大廳開通。截至11時,夏令熱線共受理市民訴求1.1萬件,其中建設交通類2312件,排名前五的為噪聲污染、住房公積金、物業維修添置、物業安保、服務規范(出租車)。
為期一個多月的本屆夏令熱線期間,每周周一至周五11:00—12:30,“第33屆新民晚報夏令熱線直播”準點開啟,民生直播車直達現場、民生直播間回應關切——夏令急熱愁,阿拉幫儂忙。今日直播全網總看播人數超10萬。
“你好,這里是夏令熱線。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助你的?”上午8時30分,副市長張小宏作為第33屆新民晚報夏令熱線001號志愿者,接聽了前3個市民來電,涉及舊住房成套改造、老舊小區改造、水美校園建設等問題。
張小宏對來電市民的問題一一回應,表示相關部門將盡快趕到現場查看,研究解決對策。對于市民反映的曹楊一村整體更新改造何時推進到自家樓房,他回復道:“‘兩舊一村’改造已納入本輪民心工程,按照‘三步走’的總體改造目標,計劃到2032年全面完成。曹楊一村是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在2021年大部分房屋改造時,市里將歷史保護和城市更新有機結合,一體推動,效果不錯。您提到的剩下幾幢樓的改造訴求,我們會抓緊轉交相關部門,督促盡快形成具體的改造方案。”
還有市民對精品小區改造提出建議。對此,張小宏表示,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老舊小區改造對改善居住環境和居住品質,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這項工作,不斷加大推進力度。“精品小區改造,是要讓‘老房子變成好房子,老小區變成好小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通過黨建引領、社區共建等方式,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讓居民全程參與討論和監督,推動共建共治共享。你剛才提的建議非常好,我們會轉交相關部門,請他們對改造方案做進一步優化。”(詳見下文記者現場報道)
有一位來電市民是上海大學的一名學生,電話里提到的寶山校區“泮池”水渾、藍藻問題引起了張小宏的重視。他回復道:“校園里的水不僅要安全生態,還要好看好用,讓大家學習生活更舒心。市里水務部門和教委去年開始推動‘水美校園’試點建設,目標是在2027年前完成不少于10個校園的水環境提升。我們會把泮池問題轉給相關部門,請他們拿出治理方案來。‘水美校園’需要大家一起參與,也希望同學們多提建議,咱們共同把校園水環境打造得‘水質好、岸線美、人水和諧’。”
讓“老房子”變“好房子”
讓“老小區”變“好小區”
而家住長寧區北新涇街道新涇八村居民李娟撥通新民晚報夏令熱線,語氣里滿是期待。“能不能借這次精品小區改造,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五星級’的養老生活?”她不僅希望改造能解決雨污水混排、架空線雜亂這些“老毛病”,更盼著小區能添些適老設施,讓像她一樣住了近30年的老鄰居們,晚年生活更舒心。
小區中心花園里,吃過早飯的李娟正慢慢散步。“1995年小區建成,我們1997年搬進來,一晃快30年了。”她指著不遠處的樓棟說,這里曾是讓她驕傲的“新家”——公交站在家門口,過條馬路就是地鐵2號線淞虹路站,菜場、餐飲店步行可達,“生活便利得沒話說”。更讓她舍不得的是鄰里情:居委會工作人員像家人般熟絡,獨居老人都有志愿者一對一結對,“誰家有事喊一聲,街坊鄰居都來搭把手”。
但歲月也給小區刻上了痕跡。抬頭看,樓道外、綠化帶上方,黑色的電線電纜纏成“蜘蛛網”,既不美觀又藏著安全隱患;不少居民家的洗衣機排水管接在陽臺雨水管里,一到用水高峰,污水常常外溢到樓下,“居民們為此吵過好幾次架”。最讓有車族頭疼的是停車難,早晚高峰的“搶車位大戰”成了常態。“我們年紀大了,就盼著改造能讓小區‘年輕’起來,住得更省心。”李娟的話道出了不少老居民的心聲。
令人高興的是,新涇八村已被納入今年長寧區精品小區改造名單。新涇八村居委會社工主管陳殷雯告訴記者,得知消息后,居委會、業委會連著開了多場征詢會,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提出232條訴求或建議,最終梳理出13條核心訴求:架空線入地、陽臺污水管改造、綠化優化、增設停車位……“每條都說到了大家心坎里。”
“居民的合理訴求,就是改造的方向。”張小宏副市長在夏令熱線開線現場回應,精品小區改造,涵蓋了房屋本體修繕、室外總體改造、小區功能提升等多個方面,主要就是為了給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讓“老房子”變成“好房子”、“老小區”變成“好小區”。同時,相關部門也將通過黨建引領、社區共建等方式,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讓居民全程參與討論和監督,推動共建共治共享。
長寧區修繕中心副主任高志健對新民晚報記者說,這次改造不是“頭痛醫頭”,而是“系統診療”:住宅樓陽臺將統一加裝污水管,讓洗衣機排水、雨水“各走其道”;雨污水管分流與電纜入地同步施工,一次性拔掉“蜘蛛網”;通過優化綠化布局、拓寬消防通道,擠出更多停車位;更重要的是,會加入適老化細節,包括優化小區中心花園便民座椅等。
李娟站在即將改造的樓前,眼里有了憧憬:“等改造好了,陽臺再也不會漏水,抬頭能看見藍天,下樓能穩穩當當散步,這就是我們老年人想要的‘五星級’養老生活!”
今年新民晚報夏令熱線迎來了十多位大學生志愿者。接完市民來電,張小宏慰問了志愿者代表。來自上海大學的張依文說,希望能在夏令熱線的平臺上開闊眼界、了解社會,盡己所能幫助市民;來自上海海事大學的徐樂天說,夏令熱線是了解城市管理的一個窗口,愿為解決市民煩惱出一份力;來自上海理工大學的高愷飛想更多接觸社會,觀察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來自上海杉達學院的陳佳怡希望能近距離感受城市服務的溫度。“謝謝你們,這個暑期你們辛苦了。”張小宏對年輕的志愿者們說,這項工作非常有意義,能夠與老百姓更加貼近,相信大家會很有收獲。
第33屆新民晚報夏令熱線為期一個多月,由新民晚報社、12345市民服務熱線、市建設交通工作黨委、市住建委、市交通委等主辦。市建設交通工作黨委副書記徐志虎表示,今年是市建設交通系統與新民晚報合辦“夏令熱線”活動的第20年,我們要繼續秉持為民服務的宗旨,在解民憂上下功夫,重點研究基層治理的“老大難”和反復性問題,不斷深化黨建引領物業治理、“多格合一”等基層治理實踐,形成辦好“一類事”的長效機制。同時結合今年的“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通過夏令熱線增進與市民的互動,廣泛收集意見建議,有針對性地制定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機制,助力形成人人有序參與城市治理的生動局面。
新民晚報原創報道
記者:張鈺蕓 王軍楊玉紅
通訊員:閆錦
海報設計:謝輝 魏麗英
編輯:唐夢葭
編審:何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