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作為全球最大的PC游戲平臺(之一),一直帶著點“爭議體質(zhì)”——30%的抽成比例常被拿出來和競品Epic的12%對比,不少人納悶:開發(fā)者為啥寧愿多交這筆錢,也離不開Steam咧?最近游戲營銷分析師Chris Zukowski的一篇文章,倒是點出了一個有點“反常識”的答案:Steam成功的部分功勞屬于那些屯屯鼠玩家,他們只買不玩!
Zukowski說:Steam的玩家和其他平臺用戶不太一樣。Reed Hastings曾提到Netflix要和《堡壘之夜》搶用戶的娛樂時間,Steam卻不用!這個平臺里的玩家更像一群“囤積愛好者”,買游戲未必是為了馬上玩,更像是集郵、囤模型!“先買回來放著,總有一天會玩的”,結(jié)果游戲庫越堆越滿,就像模型愛好者的“山積”現(xiàn)象,盒子堆成山,卻未必拆開來組裝。
這種“只買不玩”的勁兒有多夸張?Zukowski研究Steam新品節(jié)發(fā)現(xiàn),很多游戲的中位數(shù)玩家連免費(fèi)試玩版都沒碰過,就把各種新產(chǎn)品默默加到愿望單里,然后掏錢買下。對開發(fā)者來說,這自然是好事——要是玩家都太理性,“只買真的會玩的游戲”,那銷量恐怕得砍半咯!
也難怪開發(fā)者愿意接受30%的抽成。Epic靠低抽成吸引開發(fā)者,但Steam的核心優(yōu)勢是抓住了玩家的 “收藏欲”,這里的用戶就像Zukowski開玩笑說的那種“不負(fù)責(zé)任亂花錢的醉漢水手”,看到喜歡的題材、畫風(fēng),哪怕知道自己半年內(nèi)都沒空點開,也會先下單囤著。這種“沖動消費(fèi)”的背后,是玩家對游戲的另一種熱愛,就像有人愛收集漫畫,哪怕沒來得及看,書架上排滿的瞬間就夠滿足了。
說到底,Steam的30%的抽成能被接受,除了這個平臺本身功能全面,便于使用之外,它還精準(zhǔn)踩中了玩家的心理:游戲不只是用來玩的,也可以是收藏、是回憶、是“總有一天會體驗”的期待。就像那些囤在庫里的游戲,哪怕永遠(yuǎn)躺在文件夾里,每次點開庫看到它們,也像看到一個個未拆的禮物!這種感覺,或許就是Steam最獨特的魔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