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都在拼命點外賣,平臺訂單爆了,系統崩了,騎手熬夜送到腿抽筋,奶茶已經多到喝不完丟了,這場轟動全國的外賣大戰越打越抽象了。
這一次,先動手的是淘寶閃購。
不久前的7月2日,淘寶閃購直接喊出“淘寶閃購,點外賣更優惠”的口號,宣布將通過發放大額紅包、免單卡、官方補貼一口價商品、上線店鋪/商品/配送補貼、免傭減傭等方式和措施,在12個月內直接補貼消費者和商家共500億元。
令人沒想到的是,此前在外賣大戰中頗為低調的美團,突然也上了強度。7月5日當天,用戶開始在美團外賣首頁看到“0元吃”“0元喝”頻道入口,大量無門檻滿減券也以多種方式被陸續投放。
補貼確實帶來了短期爆發。數據來看,無論是美團,還是淘寶閃購,都迎來了日單量新高峰。
美團內網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7月5日22時54分,美團即時零售當日訂單已突破1.2億單,其中餐飲訂單已超過1億。而公開數據顯示,上月,其日單量在9000萬量級。
7月7日一早,淘寶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淘寶閃購、餓了么聯合日訂單數已超8000萬。不久前的6月23日,這一數字為6000萬。
于是,我們看到奶茶店的店員忙哭了,大量奶茶0元購,沒人要只能被丟,騎手改用三蹦子送貨,忙到腿抽,工作時間翻倍頂著高溫,日賺萬元都不敢喊累。更有消費者家里的冰箱塞滿了,只要喝不死就往死里喝,糖尿病都快喝出來了。
有網友提到外賣大戰對通脹水平的影響,有人認為外賣價格低擠壓了堂食消費和其他實體,可能導致通脹水平下降;也有人反駁稱不同消費形態下影響不同,外賣占比高且多為預制菜,壓低了餐飲鏈條利潤,但也創造了新的就業和產業鏈。還有網友表示外賣補貼大戰短期內能提高騎手人均收入,若長期持續則會使騎手總人數增加、人均收入降低。
一切都這么魔幻,但火爆當中充滿隱患,這場撒錢游戲就像網約車大戰的后傳。
首先是,外賣平臺血流成河,沒有贏家。3月外賣大戰以來,京東、美團、阿里的股價全都狂跌大概1/4,高盛說這三大外賣巨頭二季度就燒了250億,再打下去,阿里一年要虧410億,京東虧260億,美團少掙250億。
其次是,商家也笑不出來,很多補貼都是商家墊的錢,不參加活動沒有流量,參加了虧本賺吆喝,大量的中小外賣商家,因為過度補貼一單掙不了5塊,平臺打架他們當炮灰。
而騎手也在玩命,雖然訂單爆倉收入大漲,但是超時的壓力讓他們闖紅燈、超速成了常態,拿命換的錢,保險公司看了都搖頭。
況且,補貼不會一直有,未來的收入下滑又是靈魂一刀。
戰爭最后的結局是什么?
高盛推演了3種情景。
情形一,美團獲勝。
美團捍衛市場份額,繼續保持6成及以上的地位,阿里和京東瓜分剩余的4成用戶。美團在短期犧牲盈利的情況下,長期可以恢復單均1元的盈利水平。
情形二,阿里獲勝。
通過500億的投資獲得重大市場份額,訂單量追平甚至超越美團。最終形成55開的局面,京東瓜分剩余的小規模市場。這種情形下,三家的盈利能力短期受損,但阿里和京東獲得活躍用戶,再通過電商平臺進行轉化來收回費用。
情形三,京東獲勝。
憑借京東的履約能力和“顛覆”模式,京東實現2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美團和阿里均受損。京東外賣業務從虧損6.2元到長期0.5元以上的盈利改善。
而消費者雖然是短期的贏家,0元奶茶、1元炸雞,10元三餐,點餐的時候瘋狂嘴角上揚。但是清醒一點,網約車大戰的時候還坐過1塊錢的車,司機當時也是月入過萬。但是大戰結束,寡頭統治之后,補貼也沒了,抽成也高了,今天咱們賺了,總有一天平臺會從咱們身上變本加厲的奪回去。
歷史早就證明了,燒錢燒不出一個健康的市場,所以5月外賣三巨頭才被市監局和多地約談敲打,他們力度收著點,行業才能走遠一點。按高盛的預測,今年9月這場外賣大戰才會燒錢到頂峰,然后行業的戰況會有所緩和,所以大家還可以薅幾個月的羊毛。
只希望平臺自己的打的補貼戰,別最后拉著商家、騎手和顧客一起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