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在市民中心領取不動產權證書。謝陳供圖
“盼了這么多年,終于拿到房產證了!敘州區綜治中心這次真是給力!”7月4日,宜賓市敘州區瀧門小區一位業主在市民中心領取到該小區首本不動產權證書時激動不已。這標志著困擾小區多年的“辦證難”問題在政府多部門協同攻堅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一本房產證,承載著數百戶家庭的安居夢。瀧門小區“辦證難”是典型的歷史遺留問題:開發商稅費欠繳、部分資料遺失,導致“審批鏈”斷裂;而部門間“審批互為前置”的固有流程,更讓問題陷入“業主投訴-程序梗阻-問題擱置”的惡性循環。
這類問題在新舊小區中并不罕見,但敘州區綜治中心沒有選擇繞道走,而是主動解決問題困難。
高位統籌一抓到底,區委政法委將住建、稅務等10余個部門的“串聯審批”改為“并聯攻堅”,梳理出稅費補繳、資料完善、維修資金補繳等6大堵點,形成《責任清單》逐項攻堅。針對稅費爭議,提出“承諾制+分期補繳”,獲市不動產中心大力支持,一舉打破僵局。技術賦能數據跑腿,區住建局開通線上預審通道,業主掃碼上傳材料,后臺多部門同步核驗;區綜治中心線下設立“辦證專窗”,聯合多部門辦公,打造“一窗受理、全程代辦”服務平臺,審批時效較常規流程提升80%。貼近服務溝通順暢。建立“瀧門辦證”微信群,經辦人員每日更新進度,律師、自規、住建專家在線答疑、講解政策,手把手指導材料準備,切實消除業主顧慮,主動支持配合工作。
一場60天的破局行動,折射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創新實踐。瀧門案例的價值不僅在于解決一小區之困,更在于探索出三條普適性經驗:以協商辦理機制打破審批僵局,對非關鍵材料采用“先辦后補”,避免小問題引發大矛盾;依托技術賦能,實現快捷化辦理、透明化溝通,推動業主從“抱怨者”轉變為“協辦者”;60天倒逼出的“瀧門速度”,推動政務服務從“被動響應”向“主動作為”升級。
從被動接訴到主動治理,從層層審批到一站通辦,這一案例為化解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未來,宜賓市敘州區將把這一模式推廣至更多小區,讓更多群眾早日拿到“安心證”。(謝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