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生活費
應該給多少?
都說中年返貧三件套
房貸、炒股、醫療
現在 估計要變成四件套了
最近大學學費迎來上漲潮
有211學校部分理工科專業
學費從5000元猛漲至7700元
漲幅達54%
中年父母:
躲過買房換車
還是沒躲過啊
而學費大頭讓人頭疼
生活費也不是小數目啊
這邊父母大手一揮:1500 肯定夠花啦
那邊學生急得直跳腳 :4500 都緊巴巴
所以生活費到底該給多少?
為啥父母和孩子想法差這么多?
快來看 ——
《走進生活之 “生活費” 大揭秘》
1
城市消費大不同
大學生活消費差距有多大?
一線和縣城差出3倍!
家長想法很實在
每月 2000 元,基本開銷能覆蓋
孩子卻直搖頭
北京、上海沒 4000,根本 “活不起”
先是食堂開銷差距大
一線城市,20 元一頓才吃飽,月花 3000+
二三線城市,15 元吃得好,月花 1000 左右
縣城更實惠,10 元管飽,月花 800 就夠
生活雜費更夸張
一線城市,零食交通,每月少說 1000
二三線城市,物價親民,500 塊安排妥當
縣城物價低,300 塊奶茶自由
這物價差距
比數學壓軸題還難算!
2
學習成本瘋狂漲
大學生學習成本
比物價跑得還快!
80后月均200多
00后漲到近2000元
生活費翻七八倍
父母記憶里:
大學開銷就三樣
書本學校發
學習用品花得少
現在大學生:
學第二專業,學費幾千起
報考公選課,幾百塊打底
網課沒會員,視頻卡成PPT
專業軟件不訂閱,作業干瞪眼
實習更“倒貼”:
面試得備正裝,幾百塊沒了
房租通勤像天價,錢包瘋狂“瘦身”
想獎勵自己吃頓好的,又得掏一筆
大學生的錢
悄咪咪就從錢包溜走咯
3
社交開銷躲不掉
大學生每月社交開銷有多夸張?
輕松花掉1/4生活費!
家長嘆氣:
“整天就知道花錢聚會!”
可學生委屈:
“社交省不了!”
社團破冰聚餐,人均 80 起
學術沙龍約咖啡,30 塊一杯
同學聚會吃頓好的,人均 150 很正常
答謝前輩送小禮物,動不動就花一兩百
還有隱形 “社交稅”:
奶茶輪流請客,一周就得 50+
朋友幫忙,請客吃飯200塊
節日互送小禮物,又得掏出 100 多
大學生的高情商背后
是真金白銀在 “社交”
4
就業更花錢
就業花銷有多離譜?
抵得了半年生活費!
父母困惑三連:
“三萬買課?看書不行?”
“報名費這么高嗎?”
“實習倒貼錢?不應該賺錢?”
大學生表示
就業就是這么費錢!
實習日薪 150,月租 3000
職業資格證,報名費 2000+
大廠求職課,15000 起步還得搶!
更卷的操作來了!
為秋招,跨城實習,路費 500+
為面試,模擬輔導,一次 300 塊
不花錢?直接被同齡人甩十條街!
這就業賽道
卷到錢包根本鼓不起來
5
消費觀念有代溝
父母和大學生的消費觀
像兩條平行線
父母覺得:
200 元的 T 恤不劃算
速溶咖啡就挺好
能省則省,才是持家之道
大學生也有自己的想法:
39 元的盲盒,拆的是期待
168 元的游戲皮膚,買的是快樂
25 元的鮮花,圖的是每天好心情
旅游和電子產品的消費觀
區別更明顯
父母:
舊手機能用就行
旅游又累又費錢
大學生:
500 元車票說走就走
1200 元耳機閉眼入
主打一個
“青春無價,體驗至上”
兩代人的消費觀念
妥妥的 “跨服聊天”
生活費這場 battle
沒有對錯 只有差異
據悉現在兼職的學生
超過了5成
孩子主動分擔
體諒爸媽不易
而爸媽也開始主動求問
理解新世代的不同和難處
互相理解下
相信新生們會開啟
期待的大學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