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胤禑是康熙帝序齒十五子,生母是漢人知縣王國正之女,出身低微。雖康熙三十二年已出生,但在整個康熙朝中并沒有受封。皇四子胤禛繼承皇位后,在雍正四年才冊封他為多羅貝勒。封爵后五個月,直接被派往景陵居住,一方面是為康熙帝守陵,另一方面將陵園事務管理好。
因在景陵任上表現出色,雍正八年晉爵為多羅愉郡王。但好景不長,晉爵后一年左右英年早逝,年39歲。
那么,多羅愉郡王胤禑位下有5個兒子,18個永字輩孫子和23位綿字輩曾孫,在歷朝歷代中的結局如何呢?今天來詳細的介紹一下:
一:膝下五子,三子弘慶襲爵,四子弘富封鎮國將軍,其余三子皆沒成年。
多羅愉郡王胤禑比皇侄弘皙大一歲,兩人年齡相仿,自幼被養育在太子宮中,與弘皙為伴。后來,到了大婚年齡以后,太子胤礽的嫡福晉瓜爾佳氏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他,成為了胤禑的嫡福晉。只可惜,雖兩人感情要好,卻一生都沒有孕育出子女。
后來,已經20多歲的胤禑依然沒有子女,在宗室安排下,娶了一位側福晉瓜爾佳氏和一位庶福晉杜氏。先后孕育出5個兒子,其中側福晉誕下4位,四子弘富是庶福晉杜氏所生。
首先,長子和次子出生沒有遇到玉牒大修,因此在宗譜上是沒有名字就早逝了。五子弘綬恰逢玉牒大修,活到5歲早逝。
那么,三子弘慶,是側福晉瓜爾佳氏所生。8歲降襲多羅愉郡王,曾在乾隆朝擔任過正藍旗覺羅學總管、宗人府右宗正、左宗正。46歲離世。
四子弘富,是妾室杜氏所生。23歲恩封為三等鎮國將軍,并授予一等侍衛,在朝中任職。41歲因事被降為了三等侍衛,保留了爵位。12年后,因病辭去了三等侍衛職務。乾隆四十八年去世,年57歲。
二:多羅愉郡王位下18個永字輩孫子,3位曾封爵,12位幼年早逝。
首先,多羅愉郡王的18位永字輩孫子中,郡王弘慶有2個兒子,鎮國將軍弘富有16個兒子。
永燾、永豪、永牒、永○、永魁、永仁、永庚、永○、永通、永峨、永封、永崠等12個永字輩孫子是沒有成年就早逝了。
永臶:愉郡王胤禑之孫,5歲降襲多羅貝勒,授予散秩大臣。嘉慶朝,先后擔任過副都統、護軍統領、內大臣、健銳營總管、宗人府右宗人、左宗人、前鋒統領、東陵大臣、西陵大臣。嘉慶二十五年去世,年55歲。
永勒:乾隆三十一年出生,比兄長小5個月。25歲封為奉恩將軍。
永浡:乾隆十七年出生,33歲襲爵三等輔國將軍,活到67歲。
永度:乾隆二十九年出生,道光十一年去世,年67歲。
永密:乾隆三十七年出生,嘉慶十七年去世,年41歲。
永?:乾隆四十四年出生,嘉慶十八年去世,年35歲。
三:多羅愉郡王位下23個綿字輩。
1.未成年早逝的綿字輩:綿○、綿賽、綿安、綿嵋、綿新、綿○、綿萃、綿壘、綿沽、綿札、綿筠。共12位。
2.閑散宗室的綿字輩:綿諏、綿興、綿萃。共3位。
3.剩余的8位綿字輩。
綿岫(1782-1850):固山貝子,宗人府右宗人。
綿峻(1782-1843):鎮國將軍,一等侍衛。
綿岐(1792-1831):一等輔國將軍,二等侍衛。
綿崑(1792-1831):二等鎮國將軍,二等侍衛。
綿崗(1792-1840):一等輔國將軍,二等侍衛。
綿峰(1798-1847):輔國將軍,三等侍衛。
綿龍(1806-1874):輔國將軍,益州城守尉。
綿鈖(1769-1821):奉恩將軍,襲爵奉國將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