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寶庫中,黃芪堪稱一味應用廣泛、功效卓著的中藥材。
自古以來,它就備受醫家推崇,被譽為“補氣諸藥之最”,素有“百草之長”的美譽。
黃芪的“前世今生”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 ,主產于內蒙古、山西、甘肅等地。
在春秋兩季采挖后,經過除去須根及根頭,曬干等一系列加工步驟,便成為了我們常見的中藥飲片。
它的名字由來頗具深意,“耆”有年長、尊貴之意,黃芪因補氣功效卓越,在中藥中地位尊崇,故而得名。
早在《神農本草經》中,黃芪就被列為上品,書中記載其“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為后世應用奠定了基礎。
神奇的藥用功效
補氣固表
黃芪最突出的功效便是補氣,適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久瀉脫肛、便血崩漏等癥狀。
脾氣虛弱導致運化失常,出現食欲不振、腹脹便溏,黃芪可補益脾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對于表虛不固的自汗,黃芪能固護衛氣,使肌表固密,汗液不再自行外泄。
像著名的玉屏風散,由黃芪、白術、防風組成,便是補氣固表的經典方劑,可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在外科領域,黃芪常用于治療瘡瘍久潰不斂。
當人體正氣虛弱時,瘡瘍難以愈合,黃芪能補氣養血,扶助正氣,促進膿液排出和瘡口愈合,被稱為“瘡家圣藥” 。
利水消腫
對于氣虛水濕不運導致的水腫,黃芪能通過補氣以推動水液運行,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
如防己黃芪湯,就以黃芪配伍防己等藥材,用于治療風水或風濕證。
現代研究新發現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芪含有黃芪多糖、黃酮類、皂苷類等多種活性成分。
黃芪多糖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免疫細胞活性,提高人體抵抗力;
黃芪總黃酮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可清除體內自由基,延緩細胞衰老;
黃芪皂苷能保護心血管系統,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血,降低血壓 。
這些研究成果,為黃芪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日常使用小妙招
1. 黃芪茶
取10 - 15克黃芪飲片,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可反復沖泡3 - 4次。長期飲用,有助于提升精力,增強免疫力。但感冒發熱、陰虛火旺者不宜飲用。
2. 黃芪粥
將黃芪30克煎取藥汁,加入大米100克煮粥,具有健脾補氣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弱、氣短乏力者食用。
3. 煲湯佐料
在雞湯、排骨湯中加入適量黃芪,不僅能增添風味,還能使湯品兼具滋補功效。
使用注意事項
雖然黃芪功效眾多,但并非人人適用。
陰虛陽亢、熱毒熾盛、氣滯濕阻者應避免使用黃芪,以免加重病情。
在使用黃芪時,也需控制劑量,過量服用可能導致頭暈、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
建議在中醫師的指導下合理使用,以發揮黃芪的最佳功效。
從古老的典籍記載到現代科學研究,黃芪始終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它不僅是中醫藥防治疾病的重要藥物,也逐漸成為人們養生保健的常用之選,在守護人類健康的道路上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者:竹溪縣人民醫院 胡曉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