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總說“能吃是福”,但孩子飯量大卻一直不長肉、不長個,家長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胃強脾弱是指孩子胃口好、能吃(胃強),但消化吸收能力跟不上(脾弱),吃進去的營養沒法有效轉化為身體需要的能量。
今天,邀請到李蘭錚主任,給大家分享用五指毛桃湯調理孩子的胃強脾弱問題。
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胃強脾弱?觀察這些方面:
- 看舌頭:舌頭紅,舌苔厚膩。
- 看大便:大便干硬,或前干后稀。
- 看睡眠:晚上睡覺不安穩,容易驚醒。
- 看體質:容易生病,手腳心發熱。
- 其他特點:口臭、愛出汗、脾氣急、容易上火
如果孩子有上面這些表現,就很可能是胃強脾弱了。
胃強脾弱的本質是脾虛積滯。直接補脾易加重積食,需同步消積導滯與健脾益氣。桃苓湯就剛好能同步消積健脾。
桃苓湯
備料:五指毛桃,土茯苓,蘆根,雞內金,豬瘦肉。
做法:所有材料洗干凈,加600毫升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慢熬,煮到剩下大約150毫升的湯汁。每日分3次溫服,連喝3天。
注意:適用1歲以上孩子,蠶豆病可服。喝湯期間清淡素食,停4天后進入下一周期。
功效:
消積除濕熱:土茯苓、蘆根清火利濕,雞內金消食導滯
補脾養肺陰:五指毛桃既祛濕又補氣,豬瘦肉滋陰養血
全方清補平衡,特別適合夏季濕熱氣候
食療方僅做日常輔助調理,不能代替治療。當家庭調理效果有限時,建議及時就醫。
門診案例分享
5歲男孩能吃卻不長肉,比同齡人瘦小。來看診時:嘴巴里有酸臭味,大便前干硬后稀爛,晚上睡不踏實,手腳心熱得明顯。
診見舌質紅、舌苔黃厚膩,脈滑數,辨證為胃強脾弱(脾虛積滯,夾點濕熱)。
開方:太子參、炒薏仁、焦山楂、茯苓、陳皮。
本方消補兼施,太子參、茯苓健脾益氣;焦山楂、陳皮消食行氣;炒薏仁祛濕利水,針對脾虛積滯的證型,既清除積食濕熱,又穩固脾胃功能。
三天后,孩子嘴巴酸臭變淡,大便成形。兩個月后體重增長1.5公斤。
胃強脾弱直接影響兒童生長發育。
中醫強調辨證施治:積滯明顯時側重消導,積滯消退后轉健脾。精準的階段調理,才能真正解決"能吃不長"問題,助孩子健康長高長肉。
最后提醒:具體的用藥和治療方案應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不可盲目自行用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