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紅樓夢》中王熙鳳的出場讓人記憶猶新。在人際交往中,聲音是個人專屬名片,是建立聯系的重要手段。近日,2025鐘書領讀·閱讀名家走進鐘書房系列活動走進錫山區安鎮街道我里書房,無錫市朗誦藝術學會副會長周宓為你“解鎖”動聽聲音的密碼,教你如何“讓聲音變好聽”。
有的人講話聽起來自信大方,而有的人演講卻總提不起聽眾興趣,這是為什么?周宓認為,一個人的音色決定了聲音的氣質,音色既由先天嗓音條件決定,也受后天吐字發聲習慣影響,“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朗誦、演講等,都是基于聲音的社交表現場景。當下,每個人都將面臨越來越多的聲音表現場景,建立良好的聲音形象對職場和社交都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提升聲音氣質?第一步就是掌握正確的發音習慣。周宓現場示范教學,選擇椅子前三分之一的位置落座,保持身體挺直,這樣有利于氣息順暢流通,“就像輕嗅一朵盛開的花,緩緩將氣息吸入腹部,感受腹部的膨脹;呼氣時,像吹蠟燭一樣均勻、緩慢地吐出,注意控制氣息的流速和強度……”二十余位讀者跟著模仿、學習。
隨后,周宓選取了畢淑敏的散文《提醒幸福》,帶領現場讀者以“有聲作品”的要求進行自我練習。“讀得好的前提,一定是理解。”周宓介紹,首先要弄懂詞句和結構,其次要明確作者的創作背景和表達主題,最后還要考慮文本的基調和朗誦中的停頓、節奏等技巧,如果是舞臺朗誦,還要注意身姿、手勢等。
“能有這樣專業的發聲指導和朗誦訓練,太難得了!”活動結束,一位讀者直言自己獲益匪淺。她稱自己是一位國企員工,公司經常會有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活動,但自己總覺得聲音表達氣場不太夠,“經過周宓老師的指導,我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以后要從正確坐姿、發聲習慣開始練習,讓自己的聲音越來越好聽,表達越來越清晰和精準。”
據悉,錫山區安鎮街道鐘書房總面積約300平方米,現有圖書7000余冊,涵蓋文學、歷史、兒童讀物等類別,并按照居民“點單”逐年補充,2024年以來累計接待讀者超5萬人次。鐘書房全年無休,采用“項目化運營+書房主理人”模式,以多元閱讀項目促進書房長效管理,讓書香浸潤社區生活。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陳敏/文 尤力庭/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