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由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社、江西日報社等60余家中央及省級主流媒體組成的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大型主題采訪團,深入仁和“863”科技園,聚焦企業在推動中醫藥產業“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的創新實踐與核心動能。
“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江西樟樹市素有“千年藥都”之稱,有著1800多年的中醫藥歷史。作為樟樹中醫藥企業代表的仁和藥業,近年來通過打造智慧工廠,實現了由傳統制藥向智能制藥的轉型升級。在智慧醫藥物流園內,自動化機械臂靈活地搬運著中醫藥產品,自動化箱式提升機高效作業,整個物流流程順暢有序。這一系列的變革,大大提升了中醫藥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
實地考察中,仁和藥品研發板塊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江西省首個獲批的經典名方產品“二冬湯顆粒”時提到:“將古方湯劑轉化為便捷顆粒,是技術創新的系統工程。從國家首批目錄收錄,到藥材篩選、炮制工藝研究,再到提取、濃縮、干燥、制粒,每一步都需突破傳統,精準控制參數,確保有效成分不流失。這不僅是劑型改變,更是以現代科技激活古方價值的生動實踐。”
在樟樹制藥精品車間,面對“傳統工藝與現代生產如何協同”的提問,樟樹制藥生產負責人強調:“‘守正’是根,‘創新’是翼。我們不僅實現60余個中成藥品規的規模化、智能化生產,更核心的是構建了嚴格的道地藥材溯源與質控體系。優先采購江西‘三子一殼’等道地藥材,傳承‘樟幫’精髓,同時運用指紋圖譜技術、全程質量監控等現代科技,確保每一味藥、每一批產品安全、有效、穩定。這是科技賦能釋放的巨大產業動能。”
仁和的智慧化工藝技改,是中國中醫藥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它展現了傳統中醫藥企業在新時代的創新精神和發展活力。在未來,仁和藥業也將不斷加大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進一步完善智慧工廠的建設,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為推動中醫藥產業的現代化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