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7月,海爾率先傳來校企合作的新進展,與康復大學在海爾工業園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將圍繞大健康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及人才培養領域展開合作,致力于打造產教融合新標桿,為健康山東、健康中國注入強勁引擎。
頂尖資源聚合
作為中國唯一以“康復”命名的高校,康復大學肩負著國家戰略使命。這所由國務院部署、納入“十三五”“十四五”規劃的重點院校,由山東省主辦,教育部、中國殘聯、國家衛健委等與青島市共建,秉持“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專注于康復領域的前沿科研和拔尖人才培養。
目前,學校設有康復科學與工程、生命科學與健康等5個學院(部),自2020年起已與北京大學、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等多家頂尖機構建立合作。
今年4月,學校新增神經科學、生物材料和智能醫學工程三個專業,其中智能醫學工程專業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融入醫療健康領域,以實現智能診斷、個性化治療等功能。
圖片來源:海爾集團官網
與此同時,海爾集團在大健康領域布局已久,發展方向與康復大學高度契合。面對銀發經濟浪潮,海爾多年前就前瞻布局智慧康養領域,打造了 “1+5+N” 智慧康養全場景解決方案,創新構建起符合國情的 “3790” 智慧養老體系,近期還推出了專注銀發經濟的新品牌Haier care。
值得關注的是,其旗下大健康生態品牌盈康一生在生命科學、醫療器械、醫療服務三大領域持續深耕,帶動集團大健康板塊規模從2019年的15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50億元,并且連續四年作為唯一的“大健康產業生態品牌”登榜《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圖片來源:康復大學公眾號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表示,希望以此次簽約為契機,在科技研發、人才培養及智慧場景開放等領域深入開展務實合作,共同培育大健康產業新質生產力。
助推構建“中國康灣”
康復大學與海爾集團的戰略簽約,是其近期高質量合作中的重要一筆。今年6月以來,學校動作頻頻,具體來看:
6月9日,與復旦大學在復旦大學邯鄲校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6月17日,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在上海交通大學黃浦校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兩次合作內容涵蓋聯合培養學生、人才交流、深度科研合作與高效成果轉化等。
6月18日,與威海市政府簽約,深化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領域合作。
7月1日,與山東省康復中心附屬醫院簽約,共建“康復大學附屬山東省康復中心”,為學科發展和科研轉化提供支撐。
康復大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其所在的青島高新區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的支撐。作為“中國康灣”核心承載區,高新區2024年生命健康產業營收達125.31億元,聚集相關企業近千家,醫療器械備案1030項。
今年5月,山東省政府發布了《支持青島市康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支持青島市結合“十五五”規劃編制,制定《“中國康灣”產業發展規劃》,將規劃重點內容納入省級產業規劃布局體系。
隨后,青島高新區發布《康復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七項具體行動,全力打造“中國康灣”產業核心承載區及創新策源先導區,力爭到2027年,推動全市生命健康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伴隨政策持續加碼,“中國康灣”的建設開始提速。世界500強企業阿斯利康區域總部及生產基地已落戶;“康復產業孵化器”吸引50余個前沿項目入駐;華夏生物與海爾生物醫療共建的中國人源性組織庫示范項目啟動……一個覆蓋研發、轉化、應用全鏈條的康復產業高地正在膠州灣畔崛起。
再看海爾集團與康復大學的合作,正值中國康復醫療需求激增的關鍵期。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研究顯示,我國康復需求人群已超4.6億,規模居全球首位,但康復治療師僅約5萬人,每10萬人中僅3.57名,遠低于50名的國際標準。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更凸顯出康復大學作為國家級戰略支點的關鍵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