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應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另一項通知禁止將“空腸回腸吻合術”應用于2型糖尿病治療。
針對“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通知提到,有個別醫療機構開展“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為進一步加強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組織專家對該技術進行評估,評估認為該技術處于臨床研究早期探索階段,適應癥及禁忌癥尚不明確,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質量循證醫學證據支撐。
據網上信息,一些醫院此類手術的收費在數萬至二十幾萬元不等。
對此,一家正在開展相關療法臨床研究的醫院科室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也不知道為何這個療法突然被叫停了。我們醫院做了臨床試驗,病人手術其實也沒有什么費用,效果我自己觀察下來也不能算差,但臨床數據確實還沒有整理出來。”
據介紹,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也被稱為“疏爾術”)是通過顯微外科技術,將頸部深層淋巴管或淋巴結與鄰近的靜脈進行吻合的手術。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傳統上主要用于治療頑固性淋巴水腫等。
根據相關醫院去年發布的微信公眾號文章,2015年《自然》雜志首次證實”腦膜中功能性淋巴管的存在”,基于此,“疏爾術”這種療法應運而生,將患者腦部積淀的毒性蛋白通過淋巴疏通代謝,從而中止患者病情的進一步惡化,保留現有的認知功能。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上海合作開展“疏爾術”的兩所醫院的臨床研究此前通過醫院多輪倫理審查后,已進入實施階段。截至2024年6月10日,共有12名患者在上海接受了這一手術。
根據相關反饋,主要副作用是患者術后24小時內出現精神紊亂,可能是麻醉所致,在72小時內可得到改善。除此之外,未見其他不良反應。這些患者的認知能力評估均略有改善,特別是在注意力和反應速度方面。大多數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語言和情緒的改善感到滿意。
一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屬此前在看到關于“疏爾術”臨床推廣的相關報道后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自己想給母親嘗試此類手術,但有幾點顧慮。“一個是進行這種手術的醫院很少,一些知名的大三甲都沒有推廣,全國也只有兩三個地方有關于這種手術的病例報道;另一個擔心是手術到底有沒有效果,以及如何評估病人是否符合手術指征。”她說道。
另據公開報道,這種“疏爾術”也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療。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璧山醫院去年11月發布消息稱,該院淋巴外科開展“疏爾術”治療帕金森,改變了傳統植入電極的治療模式。目前,腦深部電刺激(DBS)植入仍是帕金森手術治療的首選療法。
對于此次“疏爾術”被叫停,一些專家表示并不意外。一位大型三甲醫院顯微外科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一手術早該叫停了。”另一位大型三甲醫院神經外科醫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有一位相關醫院科室的醫生找過來想開展此類手術合作,但當時覺得不太合適就拒絕了。
國內某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個手術一開始就備受爭議,主要是患者手術后幾周就沒有效果了,大家推測剛做完手術后的即刻效果來自全麻,相當于電腦重啟,剛重啟完開機感覺速度是快一點,但很快還是恢復原狀了。”
上述專家還稱,此前反對自己的一個學生去杭州學習這一手術。“我提出了三個原因,一是一個那么復雜的病,這么簡單的手術就能解決值得懷疑,而且機制上也不能完全解釋;第二是對于手術效果沒有客觀的認知評估,三是很多老年癡呆有時而清醒、時而糊涂的情況,所以還是要看相對長時間的效果。”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新技術的探索過程中總是會面臨各種質疑,數據是最好應對質疑的證明,但這需要時間的積累和嚴格的驗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