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達摩財經
港交所披露易信息顯示,6月27日,弘康人壽以每股1.2068港元價格增持鄭州銀行H股1600萬股,總金額為1930.88萬港元。增持后,持股比例占據其H股的5.55%,觸發舉牌。
6月30日,弘康人壽再繼續增持鄭州銀行H股2300萬股,每股作價1.1804港元,總金額為2714.92萬港元。經過前述兩輪增持,弘康人壽持有鄭州銀行H股數量達到了1.35億股,持股比例上升至6.68%。
保險資金延續了去年下半年的資金配置路徑,對高分紅、高股息率的投資標的繼續加碼。今年以來,險企對上市公司的舉牌次數已經超過2024年全年。其中,共6家銀行股被險企舉牌,包括招商銀行H股、農業銀行H股、郵儲銀行H股、中信銀行H股、杭州銀行以及鄭州銀行H股。
港股銀行股之所以更受險資的青睞,主要是其長期存在價值洼地,同一銀行H股價格通常要比A股低不少,險資作為價值投資者,通過布局H股鎖定安全邊際,博弈估值修復空間。此外,港股免征股息稅政策也使得H股比A股更具備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鄭州銀行是今年險資舉牌的唯一一只AH股上市城商行,且在險資偏愛高股息率投資標的的當下,鄭州銀行在這一點上并不具備優勢。
由于盈利能力持續承壓,鄭州銀行在2020至2023年連續四年均未實施分紅。2024年,鄭州銀行時隔4年首次分紅,現金分紅總額為1.82億元,分紅比例僅有9.69%,在A股42家銀行中墊底。
在A股42家銀行股中,2024年度,分紅比例低于10%的僅有鄭州銀行一家。比其略高的蘇農銀行、西安銀行、常熟銀行分紅比例分別為16.98%、17.37%、19.77%,而分紅比例超過30%的銀行共有14家。
截至7月9日,鄭州銀行A、H股的股息率(TTM)分別僅為0.9%和1.66%。
今年以來,由于高股息特性在資產荒環境中的稀缺性價值,銀行股不斷創出新高。截至7月9日,A股銀行板塊今年的漲幅達到18.38%,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漲幅排名第一。
而鄭州銀行年初至今的A股漲幅僅有5.71%,在所有銀行股中漲幅倒數第一;H股漲幅為30.59%,在AH銀行股中漲幅亦排名靠后。今年上半年,鄭州銀行甚至以1.9%的跌幅,成為A股唯一一只下跌的銀行股。
從估值上看,鄭州銀行目前A、H股市凈率分別為0.45倍和0.25倍,雖然遠低于行業均值,但對目前仍面臨業績壓力的鄭州銀行來說,能否在未來開啟補漲行情仍有待觀察。
壓力仍存
從鄭州銀行的經營層面上看,近幾年該行的戰略透露出一種不穩定性。
2022年以前,鄭州銀行主要以“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領先銀行”為戰略方向,2023年則變為“區域特色精品銀行”。2024年,該行戰略又發生轉變,提出“努力成為政策性科創金融業務特色鮮明的一流商業銀行”,開始聚焦科創金融。
在此期間,鄭州銀行的業績衰退明顯,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歸母凈利潤均出現下滑跡象。
鄭州銀行的管理層近幾年變動較為頻繁。2023年,時任該行董事長的王天宇被查前辭任,原行長趙飛升任董事長。2024年11月,在行長空缺一年多后,出身郵儲銀行的李紅空降為新行長。
今年以來,鄭州銀行更是加大了人事上的調整力度。原副行長傅春喬、孫海剛、郭志彬,原行長助理李紅(與行長同名)、劉久慶和李磊等高管先后選擇了離任。目前,該行的副行長僅剩下孫潤華一人,配合行長李紅進行管理工作。
2025年一季度,鄭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4.75億元,同比增長2.22%;歸母凈利潤10.16億元,同比增長4.98%,增速較2024年有所回升。然而,細究業務結構可見,業績增長主要依賴投資收益的強勁拉動,而非核心的信貸業務。
具體來看,該行投資收益表現亮眼,繼2024年同比大增72.35%之后,2025年一季度,該行投資收益再度同比大增197.96%,達到8.51億元。其在營收中的占比也由上年同期的14.24%大幅躍升至24.49%,這主要得益于債券市場的走強。
相比之下,鄭州銀行的信貸業務持續承壓。2023年和2024年,該行凈利息收入已分別同比下滑4.20%和11.71%,降至117.40億元和103.65億元。今年一季度,其凈利息收入進一步下跌6.38%。值得注意的是,凈利息收入仍是鄭州銀行主要的營收來源,貢獻占比在2023年曾高達85.9%,其持續低迷對整體業績形成了顯著拖累。
關鍵問題在于,包括投資收益在內的非息收入相較于息差收入波動性更大,受市場行情影響顯著。一旦市場環境逆轉,其對銀行收入的負面沖擊同樣不容忽視。
不良率高企
鄭州銀行2025年一季度業績增速雖現回升,但資產質量問題卻日益沉重。截至一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79%,在A股上市銀行中位列倒數第二,資產質量問題的嚴峻性凸顯。
高企的不良率直接導致了鄭州銀行巨額的信貸減值損失。盡管近年來該行計提規模有所下降,但2024年鄭州銀行仍計提了71.83億元,是同期凈利潤的3.86倍,嚴重侵蝕了銀行的利潤空間。
深入業務結構分析,無論是公司貸款還是個人貸款,資產質量均存在顯著問題。2024年,鄭州銀行的公司貸款不良率為2.05%,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56%,其中對公業務風險尤為突出。在對公貸款部分,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和制造業是不良高發領域,這三個行業貸款占總額的比重分別為13.54%、5.73%和3.59%,但不良率卻分別高達2.43%、9.55%和3.06%。
事實上,鄭州銀行近年來已顯著壓縮了房地產貸款投放占比,但風險卻在近幾年集中爆發。
2019年,地產領域風險尚未暴露時,鄭州銀行的房地產不良率僅為0.15%。而到了2024年,其不良率已飆升至接近10%。這一變動與鄭州銀行深陷多家出險房企直接相關,包括鄭州暢科、翰園置業、鄭州康橋等河南本地房地產企業,踩雷事件對其資產質量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2022年之前,鄭州銀行逾期貸款規模尚能控制在百億以內,但此后便迅速攀升。至2024年末,逾期貸款余額已達195.38億元,同比激增31.8%,對應的逾期貸款率攀升至5.04%。
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一季度,鄭州銀行資產規模同比增長11.64%,達到7065.31億元,增速較以往有所加快,對短期業績增長形成一定支撐。然而,在資產質量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善的情況下,這種依賴規模擴張的增長模式,其可持續性仍面臨巨大疑問。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