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一對才華橫溢的科研伉儷——宋清海教授與肖淑敏教授。他們不僅在生活中是相互支持的伴侶,而且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也是彼此的最佳搭檔。
宋清海,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項目獲得者。主要研究方向是微納結構中的光場調控。過去幾年,針對微型激光的出射、模式控制以及其在通信和傳感上的應用,展開了系統的研究,獲得了一些光場調控的新機制、新方法,并拓展了一些微納結構的新應用。相關研究成果在Science、PRL、Nat Comm、Science Advances、Adv Mater、ACS Nano、Nano Lett、LPR、Optica等雜志上發表論文300余篇,受到了業內同行的好評,并被Science Daily、PhysOrg、Laser Focus World、Optics & Photonics News等國際知名科技傳媒亮點報道40余次。
肖淑敏教授同樣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擔任教授,并榮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被深圳市認定為國家級領軍人才。她領導的研究團隊專注于半導體光學材料和器件的制備,覆蓋了微納米體系的數值建模、微納米制備技術(包括光刻、電子束曝光、反應離子刻蝕等)及光學和電學表征技術等多個領域。肖教授近年來在國際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了140余篇高質量原創論文,包括在Nature、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等重量級期刊上的發表,多篇論文單篇被引超過200次。她的研發技術不僅滿足了“華為XXX器件”的應用要求,而且已成功進入量產階段。
沒什么平衡的訣竅,只能是付出更多時間
肖淑敏在接受采訪時談到,認為不該給任何職業貼上性別標簽,但也不得不承認,女性從事科研工作會比男性面臨更多的挑戰?!坝胁簧倥酝懈医涣鬟^,說放棄科研有很多現實的考慮,比如婚姻、家庭、工作等等,我理解她們的顧慮,但同時也感到十分遺憾。”
肖淑敏的丈夫宋清海也是哈工大(深圳)一位非常出色的科研工作者,研究成果多次登上《科學》等頂刊。在旁人看來,這樣的“夫妻檔”可謂琴瑟和鳴,但肖淑敏自己知道,作為妻子、母親,她不得不為家庭和工作的兼顧而付出更多。
“沒什么平衡的訣竅,只能是付出更多時間?!毙な缑籼寡?,她和先生每周在實驗室里的工作時間都超過70小時,即使春節也只在初一、初二休息兩天,初三就又回到實驗室。這樣的節奏下,還要照顧兩個孩子,肖淑敏只能把自己的時間當海綿,擠了又擠。“我的大兒子從3歲到上初中,每天晚上都跟我到實驗室,困了就在這里睡。晚上11點多,我的工作結束了,再把他帶回家?!闭勂疬@樣的細節,肖淑敏的臉上只有平靜,沒有抱怨,“我跟孩子們說,我們家就是一個團隊,需要每個人的配合才能流暢運轉?!?/strong>
同時,肖淑敏也感慨自己是幸運的。因為丈夫是同行,所以對科研工作十分了解且足夠支持。“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家里也忍不住探討科研上的問題,有點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一點都不浪漫?!?/strong>肖淑敏笑著說:“但其實我和先生的性格比較互補。在科研上,我的膽子比較大,會提出一些突破性的想法,而他則比較謹慎。當我出現想放棄的念頭時,往往是他督促我繼續往前走,將自己開頭的工作去有始有終地處理好?!倍@,何嘗不是一種惺惺相惜的浪漫?
“做起科研來,女性和男性是一樣的。即使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肯定會減少一些科研之外的出差、會議,但這都不是問題。身為女性,最重要的是自己不要給自己設限。”肖淑敏說,她經常在朋友圈分享科研工作中的美好瞬間,可能只是學生在實驗中偶然得到的一個圖像,她也能從中看到美,感受美。這一刻,“女性”不再是被定義的標簽,而是另一種注腳——溫柔且堅定,敏感又堅韌。
今天,這對科研伉儷再度攜手發《nature》:一種新型激光器——金屬激光器!
集成納米激光器因其在光學信息處理、通信和醫療等諸多應用中的重要作用,已被探索了數十年。盡管納米激光器的偏振、軌道角動量和方向性已被成功調控,但它們的激光波前和輻射特性都無法隨意定制。通常需要更多的光學元件來進一步改變激光特性,這使得激光系統體積龐大,并受到不可避免的散斑噪聲的限制。在此,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宋清海教授、肖淑敏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Yuri Kivshar教授以及鵬程實驗室余少華院士提出并實現了一種新型激光器——金屬激光器,它利用了介電共振超表面局域和非局域響應之間的相互作用。激光模式受平面結構中超原子之間的非局域相互作用限制,光束波前由局部變化的偶極動量精確整形。因此,金屬激光器的發射可以直接呈現任何所需的輪廓,包括焦斑、焦線、矢量光束、渦旋光束甚至全息圖。值得注意的是,金屬激光器的散射波不像激光模式那樣經歷共振放大,而是弱了幾個數量級。因此,該金屬激光器全息圖中的散斑噪聲可以忽略不計,為傳統激光全息圖中的散斑噪聲問題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這一發現豐富了我們對激光器的理解,并提升了其在各種光學和光子應用中的性能。
【工作原理與數值模擬】
金屬激光器(metalasers)采用 Si?N? 納米圓盤構成的方陣超表面(晶格常數 a = 360 nm,圓盤半徑 R = 135 nm,高度 h = 150 nm),每個圓盤內刻蝕半徑 20 nm、離心距 L = 60 nm 的小孔,并覆蓋 250 nm 厚、摻染料 PM597 的 PMMA 增益層。當孔偏心度 r = 0 時,陣列支持橫電(TE)型連續譜束縛態(BIC),其面內非輻射特性賦予超高 Q(>10?)且位于染料增益窗口內。引入偏心小孔可將 BIC 轉化為高 Q 的準 BIC,同時在圓盤邊緣誘導平面內電偶極,其方向由孔旋轉角 θ 決定,因此每個元原子對圓/左圓偏振分量施加潘加勒–貝利(幾何)相位 φ = σθ (σ = ±1)。由于準 BIC 場在陣列內幾乎均勻,相鄰圓盤的傳播相位差固定為 2mπ,遠場波前完全由寫入的幾何相位圖控制。
圖 1. 金屬激光器的概念
【金屬激光器的實驗演示】
研究團隊在 K9 玻璃上沉積 150 nm 低損 Si?N?,并采用 2 nm 步進的電子束曝光(角度精度≈2.7°)與 ICP 氯刻蝕制備 36 μm × 36 μm 超表面,隨后旋涂摻 PM597 的 PMMA。采用 532 nm、10 ns Nd:YAG 脈沖泵浦:低通量時觀察到 567 nm 寬帶自發輻射;泵浦密度超過約 275 μJ cm?2 時出現單一激射峰 569.9 nm,FWHM 收窄至 0.15 nm,實驗 Q ≈ 3 700,與未調節角度的參考樣品無差別,證明局部幾何相位調制不損傷諧振腔。光輸出–光輸入曲線呈典型 S 形,400 μJ cm?2 以上趨于飽和。
圖 2. 金屬激光器的實驗演示
【全息之外的多樣波束整形】
同一平臺可編碼常規折射或衍射位相。圖 3 體現了此多功能性:二次相位 (φ ∝ x2 + y2) 在 97.2 μm 處形成衍射極限聚焦點(圖3a);柱面相位產生 88.2 μm 的焦線(圖3b);鋸齒線性相位使圓偏振激光分別偏轉 ±10°,保持高自旋純度(圖3c);疊加 10π 螺旋相位將其轉化為拓撲荷 l = ±5 的渦旋激光,并以叉型干涉圖驗證。所有器件均為單模激射,線寬 < 0.2 nm(圖3d)。
圖 3. 具有可控發射分布的金屬激光器
【無散斑金屬激光器全息圖】
傳統激光照明的元全息因結構無序散射而出現斑點。金屬激光器中,諧振模式外的散射路徑不被增益放大,因而噪聲大幅抑制。實驗表明:泵浦剛過閾值時仍有噪聲,但達 1.5 P?? 時,“ψ”圖像顯著平滑。
圖 4. 高質量無散斑激光全息圖
【總結】
本研究提出的金屬激光器——基于準 BIC 高 Q 腔并結合局部幾何相位編碼——可在保持腔性能的同時對輸出波前進行任意調控。實驗中實現了復雜全息、聚焦、矢量及渦旋光束,樣品厚度僅 150 nm,Q ≈ 3.7 × 103,獲得 SNR ≥ 16、邊緣銳度 1.4 × 103 mm?1 的無散斑全息圖。其關鍵是將非局域增益反饋與局域相位控制解耦,使結構擾動僅塑形相位而幾乎不影響諧振。該原理適用于更高折射率材料、電泵增益或可重構相變層,預示可編程、超緊湊光源在投影顯示、光互連、片上傳感及量子光子學中的廣闊應用。通過內部集成波束整形,金屬激光器把傳統“激光+光學”架構壓縮為單層納米光子結構,并在全息領域首次同步消除散斑而不犧牲相干性,這一突破有望重新定義片上相干光源的生成與應用方式。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