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新聞訊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進程中,“實施區域聯動戰略,整體提升區域協同力”是七大核心戰略之一,鄉村振興作為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根基和支點建設的關鍵組成,正呼喚多元力量參與共建。
武漢晴川學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行走的思政課堂”為載體,將大學生實踐育人與鄉土發展需求深度對接。商學院組織學子分赴十堰、孝感兩地,以專業所學為筆、電商宣傳為橋,在因地制宜的實踐中探索“產業+文化”協同賦能模式,讓理論實踐與鄉村需求同頻共振——這既是高校服務地方發展的生動實踐,更是青年學子在支點建設中錘煉本領、彰顯擔當的具體行動。
十堰分隊:深耕產業宣傳,激活農產價值
十堰小隊聚焦特色農業,以“尋寶-發聲-織網”為主線構建全鏈條宣傳矩陣:先深入田間調研儲備素材,再通過宣傳視頻、文案投稿與直播助力特色出山,最后將宣傳轉化為長期效益,實現因“網”識貨、因貨“知”村。實踐中,小隊堅持“實踐賦能+教學相長”,致力于讓“鄉土好物”借電商之力走出大山。
安陽鎮之行,讓實踐團成員們深刻體會到,思政課堂從未局限于教室,而是在玉米田、西瓜地、蔬菜地里,是扎根在泥土與汗水之中的。每一次的素材拍攝、每一位的人物采訪、每一天的親身參與體驗,都映照出青年人的責任不僅是學習知識,更要用所學回應土地的呼喚。
此外,實踐團成員不僅傳授當地希望做自媒體的村部主任拍攝制作視頻技巧,還以直播形式助力果園宣傳,這些技術賦能不僅是理論的傳遞,更是信心與文化的點燃。青春智慧唯有扎根鄉土,才能將短暫的實踐轉化為持續的鄉村振興動能。這堂行走的思政課,終將化作大家心中“以專業服務社會”的永恒坐標。
孝感分隊:聯動政府資源,助力文旅興村
孝感小隊則立足宣化店鎮實際,以“文化宣傳+政府協同”為路徑,探索紅色文旅與電商助農的融合之道。團隊主動對接當地政府,精準把握“擴大地域知名度”的核心需求,把紅色文化、特色手工藝等文旅資源與電商推廣相結合:一方面,用新媒體矩陣對非遺文化進行傳播,用鏡頭來講述紅色故事,讓“鄉土好物”走進大眾視野;另一方面,深入嚴畈村、茶坳村等地,緊密接合當地發展實際,精準施策,讓文旅宣傳與產品推廣相互賦能,形成“文化引流、電商變現”的良性循環。
在追尋革命痕跡的路上,以青春動力重走突圍路上的每寸土地,我們仿佛隨著先烈前赴后繼的背影走入那段艱苦奮斗的烽火回憶。重走英雄曾踏過的土地,每一步都是對奮斗精神的接續,這場行走的思政課,不僅是對大別山精神的深情回望,更是新時代青年以青春之名,對時代使命作出的鏗鏘應答。不僅如此,竹篾在指尖纏繞出歲月的紋路,直播間里的聲浪裹挾著鄉土的熱忱。我們帶著電商專業的知識養分,深深扎根于這片實踐的沃土。課堂上的理論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它們在策劃的巧思里抽芽,在運營的汗水中拔節,在傳播的光影里綻放出鮮活的模樣。當宣化店鎮的紅色記憶,與竹編的經緯、直播的光影溫柔相擁,我們更加明白:青春的價值在于將個人成長匯入地方發展與國家需要,使命的航向才能更加篤定。未來,我們仍將以腳步丈量這片土地的溫度,以行動守護赤誠,讓青春的動能在這片英雄土地上,綻放成照亮區域發展的璀璨星火。
協同賦能:書寫鄉村振興的青春答卷
十堰地區的“產業宣傳”與孝感地區的“文化宣傳”雖路徑不同,卻共同踐行著“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政理念——前者激活了農產品的經濟價值,后者放大了地域文化的傳播效能,最終通過電商紐帶實現“兩地實踐、一體成果”的融合效應。
此次實踐,是武漢晴川學院學子將思政教育融入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更是對“支點建設”戰略的積極響應。未來,團隊將持續深化“產業+文化”的協同模式,讓青春智慧在鄉土大地綻放更多光彩,以電商為筆、以初心為墨,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續寫更多精彩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