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博物館“蝠桃瓶”冰箱貼引發爭議。7月9日晚,上海博物館回應:在中西交往史中,中國瓷器常作為珍貴藝術品而被收藏者改裝。上海博物館始終尊重歷史,了解文物特質,并征詢了捐贈人的意見。瓷瓶臺燈已在上博文創商店銷售了近三十年。目前,上博以“蝠桃瓶”為元素開發的文創產品已有41種。
上海博物館方面介紹,清雍正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瓶,由香港收藏家張永珍女士捐贈。原美國藏家收藏此瓶四十余年,該瓷瓶曾短暫作為臺燈底座使用置于客廳內,一直以來被該家族珍視保護。在中西交往歷史上,中國瓷器經常被視為珍貴的藝術品被收藏者進行改裝,添加裝飾或更改用途。粉彩蝠桃紋瓶入藏上博后,經陶瓷專家鑒定,認為文物保存狀況非常完好,并未受到人為破壞。
“中國瓷器在海外的使用與改裝,有長久的傳統。在中東,中國瓷器被鑲嵌寶石,成為珍寶。在歐洲,中國瓷器作為貴族喜好之物,也會根據本地的審美風尚、生活需求,在當地被重新裝飾和加以改造,這種現象頗為流行。比如加上金屬鑲嵌,以保護易碎的材質,適應當地的使用習慣,或者利用附件的裝飾性,使之與歐洲室內裝飾風尚相呼應。同樣,中國也會對西洋的器物加以改裝,以適應本地的需求。比如清宮就對歐洲的琺瑯、日本的漆器加以改造和利用。”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劉朝暉教授說。
在文創產品開發過程中,上海博物館始終尊重歷史,了解文物特質,并征詢了捐贈人的意見。以粉彩蝠桃紋瓶為藍本設計的瓷瓶臺燈已在上博文創商店銷售了近三十年。近年來,上海博物館以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為元素開發的文創產品有41種,為了響應廣大觀眾對文物冰箱貼的青睞,上博又推出了近百款以文物為原型的冰箱貼,包含發光、流沙、旋轉等多種樣式。為了更好表現陶瓷的瑩潤和光澤感,開發團隊對該款粉彩蝠桃紋瓶冰箱貼設計了內置燈光。
本次事件發生后,上海博物館方面還注意到,有大量新注冊用戶跟風發帖,內容中反復提及某款游戲,惡意評論并在評論區拉踩引戰,并進一步煽動網民情緒。另有炒作者借此為自己蝠桃紋瓶手辦的售賣達到引流目的。
今后,上海博物館將繼續秉承著“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創作理念,積極聆聽觀眾意見,不斷推陳出新,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看看新聞記者: 章海燕
編輯: 師玉誠
責編: 師玉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