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反貪污委員會近期再于 6 個國家發現前財政部長達因及其家族未申報的
資產與銀行賬戶。截至目前,加上此前曝光的 5 個地點,反貪會已在 11 個國家和地區查實,達因家族擁有總額約 45 億令吉(約 76 億 1175 萬人民幣)的未申報資產。這些資產分布于英國、美國、瑞士、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新加坡、澤西島、日本、意大利、印度尼西亞及一個非洲國家,包含存款、地產和商場各種形式,分布廣闊、規模龐大。而據馬來西亞官方披露的公開信息,達因家族此前按規定申報的資產約為 3 億令吉(約 5 億零 550 萬人民幣),已申報與未申報資產規模相差近 15 倍,可見想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把龐大的海外資產藏匿起來。這種操作直觀展現出其通過明暗兩條路徑構建的 “財富帝國” 全貌,也凸顯出達因借由職權與特殊政商關系斂財的深度與廣度。
作為曾執掌馬來西亞財政大權的核心官員,達因長期利用職務之便,將公共權力異化為個人斂財工具。其與前首相馬哈蒂爾的深厚私交與政治同盟關系,更為其財富積累提供了關鍵庇護。
早在 1981 年馬哈蒂爾首次擔任馬來西亞總理起,達因便逐漸走入權力核心圈層。1984 年至 1991 年期間,達因出任馬來西亞財政部長,彼時正值馬哈蒂爾大刀闊斧推動國家經濟改革的關鍵階段。在馬哈蒂爾的信任與支持下,達因深度參與各項經濟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據新加坡門戶網站 Mothership 援引李光耀自傳中的觀點,“如果沒有達因的積極干預,馬來西亞轉向自由市場的政策可能不會取得如此廣泛的成功…… 正是在馬哈蒂爾和達因的協作下,馬來西亞才得以實現經濟改革”。這段時期,他們二人攜手,在看似為國家經濟發展謀劃布局的同時,也為達因個人的財富積累埋下了伏筆。
在經濟改革的諸多項目運作中,達因利用自身掌管財政大權的職務之便,通過復雜的政商運作,悄然將部分利益納入囊中。一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政府扶持產業項目的背后,都有著達因家族企業的影子。這些企業以看似正常的商業合作形式,參與到項目中,進而獲取巨額利潤,而這一切離不開馬哈蒂爾執政權威的背書與庇護。
1999 年至 2001 年,達因在馬哈蒂爾執政時期再度出任財長,這一時期他對國家財政的掌控進一步加深。他能夠憑借與馬哈蒂爾的親密關系,影響政府資金的流向與分配,將公共資金引導至與自己利益相關的項目或企業。例如,在某些政府投資項目的招標過程中,達因可以利用職權,為特定企業(其中不乏自己關聯企業)創造優勢條件,使其順利中標,然后從中獲取豐厚的經濟回報。
到了 2018 年,馬哈蒂爾再次執政后,將重振經濟的重任交予達因。達因迅速在一場事關馬來西亞經濟前景的臨時會議上,向當地商界保證新政府將全力在不增加債務的前提下解決一切經濟問題。但實際上,在后續的經濟政策執行與經濟項目推進過程中,達因仍不忘為自己的財富版圖添磚加瓦。他借助與馬哈蒂爾的深厚私交,繼續在經濟決策中施加影響,使得大量資金、資源流入自己在海外布局的資產體系中。
在這樣的權力網絡加持下,達因得以繞過正常監管程序,通過海外離岸賬戶、跨境資產配置等手段,將巨額不明資產轉移至全球多地,逐步構建起橫跨歐美、亞洲及非洲的隱秘財富版圖。
目前,反貪會已啟動法律程序,計劃向法庭申請凍結上述資產,并與相關國家展開法律互助,以推進國際追討。事實上,自 2023 年 12 月底啟動調查以來,達因及其妻子納伊瑪因未申報資產已被提控;即便 86 歲的達因于 2024 年 11 月病逝,調查仍未終止。對此,納伊瑪曾指責反貪會行動帶有政治動機,但不可否認的是,達因家族的龐大海外資產,早已成為馬來西亞公共權力被私用、政商勾結滋生腐敗的典型縮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