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Auto-First|撒馬爾
十個大廠,各個兇猛。
2025中國車市上半年,比亞迪、上汽、一汽維持了TOP3的前三座次,但吉利增速一騎絕塵,奇瑞出口統治力依舊,長城汽車掉隊愈發明顯,東風公司和廣汽集團是唯二上半年銷量下滑的車企,長安升級獨立在即,十個大廠格局裂變加速上演。
因此,對十個大廠而言,一場圍繞銷量規模、新能源滲透率、全球化能力、盈利能力和智駕能力的全面角逐正在上演。
1-6月銷量如下:
1.比亞迪 214.6萬輛 同比增長33%
2.上汽集團 205.3萬輛 同比增長 12.4%
3.中國一汽 157.1萬輛 同比增長 12.4%
4.吉利汽車 140.9萬輛 同比增長47%
5.長安汽車 135.5萬輛 同比增長6.8%
6.奇瑞汽車 126萬輛 同比增長14.5%
7.東風公司 105.5萬輛 同比下滑15.8%
8.北汽集團 81.7萬輛 同比增長6%
9.廣汽集團 75.5萬輛 同比下滑12.5%
10. 長城汽車 57萬輛 同比增長1.8%
不難看出,頭部車企的較量從價格戰、規模擴張進而轉向到全球化、智能駕駛、新能源滲透率等全方位的生態之戰。下半年的競爭,將尤其考驗擴張的質量、研發的效率、全球化網絡、成本能力等體系化的作戰能力。
先來看銷量規模。
十個大廠上半年的銷量累計1300萬輛,在3000萬輛的大盤下,十個大廠幾乎是不可戰勝的。但具體到內部,分層明顯。
比如,四個長城汽車才抵得上一個比亞迪的銷量,上汽盡管從前些年的高峰回落,但依然在第二甚至交付端是第一的位置,而吉利作為增速王,也被外界譽為第二個比亞迪。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造車新勢力來勢洶洶,在營銷模式、創始人IP、流量、智駕等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但規模有限,新勢力頭部才奔著年銷50萬輛目標,更多的新勢力還徘徊在年銷量20萬輛左右,僅從規模效應來看,跟中國十大車企集團相比目前還是小巫見大巫。
再來看新能源滲透率。
根據7月8日乘聯會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國產狹義乘用車零售總銷量達到1090.1萬輛,同比增幅擴大至10.8%,新能源銷量為546.8萬輛,在整體市場1090.1萬輛中的占比是50.2%。
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滲透率累計占比有史以來首次過半。2025年成為我國乘用車歷史上新能源滲透率過半的元年。與此同時,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將進入一段拉鋸戰。
從十個大廠的數據來看:比亞迪自然是100%新能源滲透率,奇瑞集團上半年新能源銷量35.94萬輛,同比增長98.6%;長安汽車新能源銷量45萬輛,同比增長48.8%;吉利汽車新能源車銷量72.52萬輛,同比增126%。
可以預見,除去比亞迪,以吉利、奇瑞為代表的自主品牌大廠新能源滲透率,將在2025年下半年迎來新突破。
誰自主轉型大豐收?
在卷生卷死的上半年,比亞迪、上汽集團、中國一汽、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都是大豐收的狀態,全部實現了同比增長。尤其是上汽、北汽從“合資依賴”向“自主驅動”轉型成效顯著。
以上汽為例,自主品牌銷量達130.4萬輛,同比增長21.1%,占總銷量比重升至64%;
再比如長安汽車,其增長動能主要來自新能源與海外市場,新能源銷量45萬輛,同比增長48.8%;海外銷量突破30萬輛,同比增長49%。
北汽集團上半年整車銷量81.7萬輛,同比增長6%。自主品牌銷量46.6萬輛,同比增長24%,占比57%。
誰掉隊?
從數據上看,一是廣汽集團、二是東風汽車、三是長城汽車。
廣汽集團亞歷山大,上半年累計銷量75.53萬輛,同比下降12.48%,自主品牌廣汽傳祺14.63萬輛,同比下滑22.55%,廣汽埃安銷量10.9萬輛,同比下滑14%,下滑幅度在十個大廠里非常醒目。
東風集團股份披露的銷量報告顯示,其母公司東風公司1-6月累計汽車銷量為105.5萬輛,同比下降15.8%。根據300萬輛的年終目標,其上半年銷量完成率為35.2%。
長城汽車也面臨“掉隊”爭議,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增幅不大。上半年銷量57萬輛,同比微增1.8%;第二,與頭部大廠的差距逐漸拉大;第三,長城汽車曾經引以為傲的海外銷量,也處在下滑狀態。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批發銷量19.8萬輛,同比下滑1.9%。
誰是黑馬?
吉利銀河的黑馬特質最濃,因為一個數字,232%!1-6月,吉利銀河品牌銷量548408輛,同比增長232%,妥妥的銷量黑馬。6月,吉利銀河品牌9萬輛,同比增長高達202%。
吉利銀河在最短的時間成為吉利銷量中堅,可喜可賀,其精準對標友商的打法、貼近市場的價格、時尚潮流的外觀設計、以及吉利造車體系力的助力,吉利銀河正是屬于“天時地利人和”都占據的品牌。其中,銀河星艦7、銀河E5(參數丨圖片)、星耀8等都是上市即熱銷,吉利銀河A7、銀河M9也即將發布,今年百萬銀河達成幾乎板上釘釘。
智駕,拼了
對自主大廠而言,智駕并非像新勢力那樣是生命線,但行業內“新能源汽車下半場是智能化”的論斷頗有市場,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可以不用,但你得有,還得厲害。”因而,對于十個大廠,智駕的投入、研發是拼了的狀態。
最新的消息來自比亞迪,7月9日,據比亞迪汽車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比亞迪在智能泊車場景取得關鍵突破,在全球率先實現媲美L4級的智能泊車。同時,比亞迪承諾,在中國市場,比亞迪對所有天神之眼車輛用戶在智能泊車場景下的安全及損失全面兜底。
再比如來自吉利的千里智駕,原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車BU)首任總裁王軍已經加入千里科技,擔任聯席總裁。6月23日,千里科技發布了面向L2+級的智能輔助駕駛解決方案——千里智駕1.0,并公布了面向L3級、L4級的智能駕駛產品路線圖。
全球化能力再提速
一方面,美方屢屢揮舞的“關稅大棒”在全球汽車產業鏈引發強烈反響,使得全球貿易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另一方面,全球化能力和網絡是未來中國車企主攻的重點,中國車企陸續在匈牙利,土耳其,巴西,墨西哥,東南亞等地通過本地化工廠來實現。
上半年,長安汽車海外銷量突破30萬輛,同比增長49%。近日,長安汽車計劃在歐洲建廠,以支持其未來在歐洲市場的銷售。7月2日,長安汽車歐洲市場營銷、銷售及服務負責人Nic Thomas向路透社透露,目前正在評估潛在的工廠選址。
7月1日,比亞迪巴西卡瑪薩里工廠首車正式下線。首次下線的兩款車型分別是宋Pro和海鷗。宋Pro是比亞迪在巴西最暢銷的車型之一。
汽勢觀:2025年下半年,傳統大廠在轉型中逐步分化,圍繞銷量規模、新能源滲透率、全球化能力的全面角逐將繼續上演,有人會繼續王者之路,也有人可能被溫水煮青蛙般吞噬掉市場份額。唯一能預料的過程是洗牌加劇,競爭慘烈,終局未到。(部分圖片來自AI作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