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近在國際貿易談判桌上可謂是碰了一鼻子灰。本來他還在沾沾自喜,覺得搞定越南之后,印度肯定會乖乖就范,甚至還和莫迪通了電話,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可誰能想到,就在他對12個國家發出最后通牒的節骨眼上,印度直接來了個回馬槍,把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打得稀碎。印度工商部長不僅當場否認和美國達成貿易協議,還放出狠話,要從實力地位出發和美國談判,根本不把特朗普設定的期限當回事。這架勢,簡直是要和美國平起平坐了,特朗普估計得氣到跳腳。
以前“從實力地位出發”這種話,一直都是美國的專利。當年中美阿拉斯加會談,美國就用這套說辭來壓中國,覺得自己經濟科技都強,談判就得聽他們的。可現在倒好,中國還沒開口,印度倒是先把這句話甩出來了,而且對面坐的還是美國。這操作,簡直是把美國的臉按在地上摩擦。印度還特意強調,他們和英國、阿聯酋這些國家簽的自由貿易協議都是公平的,言外之意就是,他們有實力和美國硬碰硬,根本不怕什么最后期限。特朗普這下尷尬了,本以為日韓好拿捏,結果人家一直硬扛,又覺得印度會投降,結果被反將一軍,美國的臉面算是徹底丟盡了。
印度這次敢這么硬氣,其實是被美國逼到墻角了。特朗普口口聲聲說要和印度簽協議,可實際上卻要求印度開放農產品市場,進口美國的轉基因玉米和大豆,還要對印度汽車征收近25%的關稅。這哪是談判,分明是要把印度綁在美國的戰車上。控制糧食就等于控制了一個國家的命脈,印度14億人口,要是把糧食安全交給美國,那還不得任人宰割?日本之前就是因為不愿意放開農產品市場,和美國談了多少年都沒結果,印度自然也不愿意重蹈覆轍。
再說了,印度也不是吃素的。他們和英國、阿聯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都簽了協議,還和俄羅斯、阿聯酋搞本幣互換,繞開美元買石油。國內還搞了“印度制造2.0”,建了供應鏈替代中心,擺明了就是要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更絕的是,印度在7月4日美國獨立日那天,直接向WTO提交申請,要對美國加征7.25億美元的報復性關稅,專挑美國出口的農產品、化工產品和機械設備下手。這一招既反擊了美國,又沒把矛盾徹底激化,可謂是打得一手好太極。
印度這么強硬,背后其實也有中國的影子。當年中美貿易戰,美國最后還不是先服軟了?現在印度看到日韓都在硬扛,中國又在背后撐腰,自然有了底氣。而且特朗普的關稅戰已經延期兩次了,每次延期都說明美國沒底氣真的落實關稅。就像當年的關稅核彈,舉得越高,落下的威力越小。現在全球都在觀望,只要中國不投降,其他國家自然也不會輕易服軟。
現在特朗普的處境很不妙。他的“大而美”法案需要對外掠奪來支撐,可印度這一反擊,直接斷了他的退路。要是連印度都搞不定,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怕是要一落千丈。更搞笑的是,美國的盟友們也開始反水,歐盟加征美國鋼鋁關稅,日本限制美國農產品進口,加拿大查美國科技公司數據安全。美國越施壓,越顯得自己孤立無援。
印度這次反擊,可不只是和美國的較量,更是對全球貿易秩序的一次重新定義。它用行動證明,新興國家不是好欺負的。這場博弈的結果,很可能預示著全球經濟格局要變天了。特朗普要是再拿不下印度,說不定真的會成為美國衰落的“功臣”。現在就看雙方最后的博弈了,是美國繼續強壓,還是印度堅持到底,這場貿易戰的結局,絕對值得所有人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