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7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通過了“大而美”法案,這標志著這一套“劫貧濟富”的法案正式搬上美國歷史舞臺。就在特朗普簽署這份法案幾個小時之前,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一項關于成立“美國黨”的投票,在120多萬人的投票中,支持馬斯克成立美國黨的比例超過65.4%。這說明成立一個“美國黨”,符合大部分美國民眾的期待。
早在6月30日,馬斯克就批評特朗普強行推動的“大而美”法案,并威脅稱只要該法案獲得通過,第二天自己就會成立美國黨。如今在7月5日,馬斯克直接宣布“美國黨”成立。
馬斯克
很明顯,馬斯克成立美國黨的直接原因,就是對“大而美”法案表達不滿。同時也是宣告與特朗普正式決裂,兩人之間的友誼煙消云散。
特朗普在簽署這一法案后,表示美國軍人、各階層群體都將因為該法案而得到照顧,美國人民擁有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減稅和削減開支的法案。但故意弱化了該法案給美國社會所帶來的沖擊,只是稱該法案削減社會福利幅度很小,幾乎感受不到差別。
但事實上是,這份法案涉及到3.4萬億美元的開支情況,將增加軍事開支、打擊非法移民、給富人減稅。但帶來的代價是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削減對新能源領域的補貼。這一法案會讓美國在新能源領域徹底落入下風,同時會迫使1180萬美國人失去聯邦醫療保險補貼,偏遠地區醫療機構被迫關閉。
這意味著美國社會將進一步進入兩極分化的狀態。富人需要繳納的稅變得更少了,而這帶來的財政空白需要更多美國底層民眾來彌補,具體來說就是削減美國聯邦政府對這一人群的財政補貼。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特朗普推動的這一法案不僅不具有正面意義,甚至存在專門為富人謀求利益的意味在內。這也充分說明美國的民主,只不過是選舉過程上的民主,實際上美國民眾并不能對美國政府決策層產生影響。
特朗普可以輕而易舉地推動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法案,就是最好的證明。議員不用對選民負責,總統不要對支持者負責,最終只是朝著有利于資本的方向推動政策,完全不顧美國普通人的死活。這也充分說明了美國是一個“資本統治一切”的國家,只不過是套上了民主自由的敘事邏輯。
那問題來了,馬斯克成立“美國黨”,究竟能否對美國政壇構成沖擊?又是否能夠有效迫使特朗普和共和黨回心轉意呢?
這個答案是否定的,答案就藏在美國的政治生態中。美國驢象兩黨,在本質上并不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只不過是資本的左右手,只是代表不同資本集團的利益,共和黨背后的財團主要是軍工、能源等傳統財團支持,民主黨則是金融、科技財團支持。4年一次的選舉,本質上不過是不同的財團重新進行利益的分配而已。
而在美國各路財團的交鋒中,各方集團利益交叉復雜,早就形成了攻守同盟,對待國家大事變成了利益交換。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驢象兩黨把持的美國國會,本身就是一個既得利益群體,有問題在內部怎么爭、怎么吵都可以,但絕不允許任何其他政黨染指美國國會。
美國國內存在著大大小小400多個政黨,但是除了驢象兩黨,任何政黨在美國國會都沒有席位。 馬斯克即便是創建了“美國黨”,也只能說是捅了馬蜂窩,將會成為兩黨聯合絞殺的對象,不太可能對美國政壇構成沖擊,也無法改變美國的政治生態和政治敘事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