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廚房的效率運轉,離不開一臺 “趁手” 的灶具。在杭州這片創業熱土上,鑫都節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創始人劉海偉,帶著對商用灶具的深刻理解,從 “解決后廚痛點” 出發,一步步將 “鑫都” 打造成懂場景、重品質的商用工程灶品牌。從研發車間的反復測試到客戶后廚的實際應用,他始終堅信:好的灶品,要讓使用者 “用著舒坦,看著放心”。
從后廚痛點出發,埋下創業的種子
“早年在餐飲行業跑業務時,總聽到后廚師傅抱怨灶具不好用。” 劉海偉回憶起創立鑫都的初衷,那些細碎的反饋至今清晰:“有的說點火要按半天,有的擔心熄火漏氣,還有人吐槽清潔起來像‘打仗’。” 這些聲音,讓他萌生了 “做一臺更懂后廚的灶” 的想法。
2018 年,劉海偉在杭州組建團隊,從繪制第一份研發圖紙開始,就把 “客戶需求” 刻在產品基因里。他帶著技術人員蹲點不同場景的后廚:在企業食堂觀察大鍋翻炒的力度需求,在夜市攤位記錄風吹雨打的使用環境,在酒店后廚留意不同菜系對火力的準確要求。“商用灶不是標準化的工業品,每個場景都有它的‘脾氣’。” 他常對團隊說,“我們要做的,就是摸清這些‘脾氣’,讓灶品學會‘配合’。”
這種 “接地氣” 的研發思路,讓鑫都的初款產品就解決了幾個關鍵痛點:一鍵點火省去反復按壓的麻煩,大功率風機滿足猛火需求,不銹鋼爐頭耐得住高溫灼燒。上市后,杭州本地幾家食堂試用后反饋:“效率高了,操心少了。” 這讓劉海偉更加確定,“從需求出發” 這條路走得通。
堅持自產自銷,把品質握在自己手里
“不做轉手生意,才能守住品質的底線。” 這是劉海偉為鑫都定下的鐵規。在杭州臨平的生產車間里,每臺灶具下線前都要經過功率滿負荷測試,從爐頭密封性到熄火保護靈敏度,每個細節都要過 “三關”。“哪怕多花兩小時測試,也不能讓有瑕疵的產品出廠。” 他說。
自產自銷的模式,還帶來了 “快速響應” 的優勢。杭州本地客戶上午下單,下午就能見到地推團隊上門勘測;灶具使用中遇到問題,售后人員當天就能到場排查。有一次,某連鎖餐飲后廚的灶具出現火力不穩,劉海偉帶著技術員晚上 9 點趕到現場,排查到凌晨才找到原因 —— 原來是管道接口密封墊老化,更換后問題立刻解決。“商用廚房停灶一小時,損失可能不小,我們快一點,客戶就少受點影響。” 他說。
這種對 “全鏈條把控” 的堅持,讓鑫都在杭州積累了不少 “回頭客”。從大學食堂到連鎖酒店,越來越多的后廚開始出現鑫都灶具的身影。有客戶說:“知道灶是他們自己造的,有問題能找到人,用著踏實。”
不貪 “大” 求 “懂”,繪就穩健發展圖景
“鑫都不求做多大規模,只求做到‘懂’。” 劉海偉對企業的發展有著清晰的規劃。在他看來,“懂” 比 “大” 更重要 —— 懂商用廚房的忙碌節奏,懂餐飲人的成本考量,懂不同地域對灶具的特殊要求。
基于這份 “懂”,鑫都的擴張腳步走得很穩健。從杭州起步后,他們先深耕本地市場,把大學、酒店、連鎖餐飲的使用反饋收集起來,不斷優化產品細節:針對食堂大鍋設計加深爐架,為夜市攤位增加防風罩,給酒店后廚配備多檔火力調節。直到產品在杭州市場站穩腳跟,才逐步向江浙滬拓展。
“下一步,我們要帶著‘杭州標準’走進更多地方。” 劉海偉說的 “杭州標準”,是指在安全、效率、適配性上形成的一套經驗:比如每臺灶必須通過連續運行測試,比如地推團隊要能準確判斷不同廚房的安裝條件。他的目標很明確:先在江浙滬做到 “場景適配無死角”,再逐步向其他地域延伸,用 5 年時間在商用工程燃氣灶細分領域做出口碑。
在劉海偉的辦公室墻上,掛著一張標注著客戶位置的杭州地圖,上面密密麻麻的紅點,見證著鑫都從無到有的成長。對他而言,這些紅點不僅是業績的象征,更是一個個 “被理解的需求”。未來,他想帶著團隊繼續在 “懂灶” 的路上走下去,讓更多后廚的煙火氣里,有鑫都灶具的可靠身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