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科技消息】7月10日,雷軍轉發了一篇《人民日報》的文章。
雷軍
文中提到,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史上,有兩個場景令人感慨萬千。
第一個場景:研制第一輛國產轎車時,無資料、無經驗、無設備,工程師只好從進口廢鋼中尋找汽車相關零件進行測繪,整個車身制造和各種鈑金件加工幾乎完全靠工人一錘一錘敲打。
第二個場景:在北京的小米汽車超級工廠,超過700個機器人參與零件運輸、汽車組裝等環節,200多道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100%,平均每76秒就有一臺新能源汽車下線。
據悉,小米超級工廠是小米投資建設的大型現代化汽車生產基地。整個工廠包含研發試驗基地、沖壓、壓鑄、車身焊接、涂裝、電池和總裝等為新能源車專屬打造的六大車間,還有總長2.5公里的測試跑道以及小米汽車工廠店,是一個集研發、生產、銷售、體驗于一體的智造園區。
關于文中提到的小米高自動化生產,據了解,一些傳統汽車企業可能在自動化改造方面相對滯后,仍然依賴較多的人力勞動;而部分新興汽車企業雖然也在追求自動化生產,但在整體效率和工藝精度上可能尚未達到小米超級工廠的水平。當然,一些高端傳統汽車品牌有著自己成熟的生產體系和極高的質量管控標準,但在面對新能源汽車生產的挑戰時,也需要不斷改進生產流程以提升效率和靈活性。
CNMO還了解到,環球時報近日報道:小米YU7現象折射中國經濟新預期。根據第三方數據,YU7上市72小時內,小米汽車全國335家門店中,平均每店鎖單800至900臺,鎖單率高達75%-8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