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外賣大戰,我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氣息,你越研究,就越發現事情沒有你想的那么簡單,你以為他們想要的是外賣市場,實際上他們想啃下的是即時零售這塊巨大的蛋糕,你以為這是一場爭奪利益的普通商戰,實際上背后可能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復雜博弈,今天我花幾分鐘時間一次性講清楚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上個周末的時候黃藍雙方爆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商戰,補貼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很多人0元購就喝到了奶茶,5塊錢就吃到了一份分量十足的外賣,商家、消費者、外賣員全都忙得原地打轉,有網友評價這次的外賣大戰——把騎手跑死,把商家累死,把顧客吃死。
這就是上周末的真實寫照,而且根據某企業傳出的內部消息,這次的補貼活動很可能還沒有結束,在未來3個月的時間里,每個周六都有可能出現一次力度極大的補貼活動,三大外賣平臺已經狂砸了上百億去爭奪市場。
看到這種情況,很多人就不理解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情?今天我就好好講下這個問題。
首先說一下外賣行業的基本情況,從10年代開始全面興起,到20年代全面走向巔峰,中國的外賣平臺,尤其是某團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明顯的瓶頸期。
具體表現出來就是兩大點:
第一, 用戶群體遲遲無法破圈,點外賣的用戶大多集中在15-40歲的年紀,更大年紀的人,無法培養出點外賣的習慣。
第二, 平臺的抽傭高達25%,加上廣告費甚至超過了30%,也就是說,一份外賣客戶支付了100塊錢,30塊錢直接進入了平臺的口袋里,剩下的40塊錢,員工工資老板利潤占20,水電燃氣費用占7塊,外賣員占3塊,最后的10塊錢,才是食材的成本,當商家和外賣員的利潤被壓榨到極致,當食材的成本降低到了安全底線的邊緣,某平臺就無法通過大幅度抽傭的方式來獲取利潤了。
原因也很簡單,2023年的汕尾騎手大罷工事件,已經引起了整個社會的注意,還有不斷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也一次次的沖擊著人們的神經。
沒錯,資本的貪婪是無底線的,可他們也要考慮自己的風險和國家的鐵拳,所以在發展遇到困境的時候,某團就想出了一個破局之路,那就是以外賣作為切入口,去搶占某寶和京東的即時零售市場。
所以2024年,某團把自己的閃電倉擴張到了3萬個,他們想要在30分鐘之內,把手機酒水甚至是大家電送到用戶的手上。
這一下子,就觸犯了京東的逆鱗,因為外賣平臺以前送快餐、水果、奶茶這些東西和他們不存在直接的利益沖突,雙方可以友好相處,可是當某團把手伸到了即時零售領域的時候,那就是觸犯到了京東的核心利益,如果他們坐視不管,那等到用戶習慣了用某團來購物,京東就會徹底出局。
所以2024年5月份,京東把“京東小時達”和“京東到家”整合到了一起,推出了“京東秒送”。
2025年1月份,他們又把達達私有化,將130萬騎手納入到了正規軍,這一切的鋪墊都是在為進軍外賣領域做準備。
而且這件事有一個非常巧合的時間重合點,那就是劉強東本人亮相的時間。
在2025年之前,劉強東在互聯網上幾乎是銷聲匿跡,導致網上出現了大量關于他行蹤的謠言,甚至2月份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劉強東也沒有出席。
具體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劉強東不能或者不想在公共場合持續曝光。
可是從三月份開始,劉強東就像突然“解禁”一樣,他先是在香港科技大學公開露面被發到網上。
然后4月底高調的發布《討賊檄文》聲稱要整頓外賣行業,要給所有外賣員購買五險一金,并親自下場送外賣。
然后6月底,他又出席了夏季達沃斯論壇,新聞聯播給了長達3秒的特寫,總理直接坐在了他的對面。
也就是京東進軍外賣市場的時間節點,和劉強東高頻率亮相的時間節點幾乎是完全一致的,這就給人一種感覺——劉強東是不是帶著某個任務來專門做這件事情的。
當然,前面我也講了,劉強東不是大善人,他之所以會進軍外賣市場,是因為自己的零售蛋糕受到了某團的侵犯,在生死存亡之際,他必須發起反擊,這肯定是他做外賣的核心原因。
但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往往不是單一的原因那么簡單。
站在上層的角度看待現在的局勢,有三個問題需要得到解決:
第一, 在經濟下行期,需要用外賣行業去解決一些就業問題,那么合理合法的給外賣員提供基本權益,比如說購買五險一金,就成了必須考慮的事情。
第二, 在預制菜滿天飛,食品安全頻繁暴雷的情況下,需要有一個攪局者出來強調堂食的重要性,打掉那些衛生堪憂的純外賣店鋪。
第三, 在消費不振的情況下,大件物品有國補,是不是也可以通過外賣補貼的方式在基礎民生領域進行一次補貼,這樣既能拉動底層消費,也能解決一部分群體的吃飯問題。
0元購的奶茶,5塊錢一份的快餐,對于真正的底層人來說,這真是就是一種福利。
所以京東高調入局外賣行業,劉強東新聞聯播直接上了C位,這個事情從純商業的角度是無法透徹解釋的,那只能說明,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外人并不清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今年的京東就像一只鯰魚一樣,確實攪動了整個外賣市場,讓某平臺被迫吐出了大量的福利。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京東、某團、阿里這一次會狂砸百億這么瘋狂?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背后的蛋糕實在是太大了,根據數據統計,自從進軍外賣行業之后,京東的日活就猛增了5000萬,這5000萬人,他們打開了京東APP,真的只會點外賣,而不會買其他東西嗎?
還有阿里的數據,通過淘寶閃購,淘寶的日活人數也暴漲了5000萬變成了4.1億,這是最近幾年淘寶罕見的大增長。
甚至就連守擂的某團,也通過外賣業務把大量的用戶引流到了自己的酒店和零售業務。
根據某機構的預測,到2030年的時候,中國的即時零售市場將達到3.9萬億的規模,這么大的一塊蛋糕,請問誰不眼紅?
所以表面上看,三方是在外賣領域大打出手,實際上他們爭奪的是未來中國零售行業的話語權,一旦有一家企業在這場大戰中獲勝,那以后中國就不會再有純粹的外賣平臺了,留下的將只有萬物皆可秒送的即時零售帝國,這才是三方的真實意圖。
而上層有沒有其他考慮,前面我已經說過了,比較敏感就不再展開了,大家可以自行思考。
最后我們來討論另一個問題,這場外賣大戰最后會是什么樣的結局?
表面看:
平臺獲得了流量,搶占了市場。
商家獲得了訂單,賺取了利潤。
外賣員獲得了單量,收入大提升。
消費者免費白嫖,占了便宜。
這似乎是一個四贏的局面,但有點常識的都清楚,這個世界上哪里有怎么好的事情?尤其是在商業領域。
所以這一次的外賣大戰他實際上是一種什么樣的局面呢?
答案是:
訂單雖然增長,但是商家需要承擔部分補貼成本,比如說一個滿11減10的優惠券,商家出了7元,這就導致雖然爆單,但還是賺不到錢,某些地方的蜜雪冰城門店日均千單卻被迫下架了低價商品,因為累死累活要多請好幾個人,結果一算賬根本沒賺錢。
更有意思的是,不僅是參加活動的商家受傷,沒有參加活動的商家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有些只做線下的老店,在外賣大戰的背景之下,生意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原本一天可以賣500單,結果現在外賣平臺5塊錢一頓飯,直接導致他們被低價沖擊,日訂單跌到了100單附近,徘徊在倒閉的邊緣。
所以對于現在的餐飲店鋪來說,基本的局面是——不補貼等死,補貼找死的惡性循環。
看完商家,再來看騎手,表面看騎手單量增加,收入暴漲,但由于業務量大增,導致他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人肉電池,去店鋪取餐要等待漫長的時間,送餐也會出現同行的擁堵,一旦超時,就會扣款3-4元/單,如果遇到投訴,直接罰款500一天白干,所以這實際上就是將配送的壓力轉移給了騎手,導致他們在極端高溫的情況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最后來看消費者,你仔細想想,以前商家1天只賣200單,他可以保證食材的質量,現在搞補貼一天能賣1000單,那食材的品質還能不能保證?我之前特意去蜜雪冰城看了一下,那里的員工忙得連蓋蓋子和拿袋子的時間都沒有,請問,如何保證食品的安全問題?還有某些快餐店,為了快速出餐,只能大量使用預制菜,導致現炒餐食大幅減少。
就算你不在乎食品安全,你就是想要占便宜,可這種補貼又能持續多久?一旦活動結束,平臺壟斷了市場,那下一步就是漲價高抽成,然后就是大數據殺熟,到時候你今天占的便宜,全都得吐出來,之前的網約車大戰就是最好的案例。
所以這一次的外賣大戰,隨著局勢的繼續發展,我個人認為大概率還是一地雞毛,狂歡過后就是亂象,然后有關部門趕緊出來救場,不信,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