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江西新余7月10日電 題:“變廢為寶”:江西豬場糞污的“綠色新生”
中新網記者 蘇婧欣 姜濤
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豬糞和秸稈不再是農民頭疼的廢料,而是可以發電、改善土壤的“綠色資源”。靠著一套被稱為“N2N”的農業循環模式,當地把廢棄物變成肥料和能源,讓農民賺錢、土質變好、環境更清潔。
近日,記者走進江西正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正是這一模式的運營主體。
7月8日,航拍視角下的江西正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記者 劉力鑫 攝
“N2N”是以規模化沼氣工程、有機肥制取工程為核心,聯動上游N家養殖企業和下游N家種植企業,構建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循環利用的體系。其運轉共包含三個步驟:
首先是“集中收廢”。渝水區142家養殖場、年出欄60萬頭生豬產生的糞污,以及大量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統一由這家生態農業公司收集。
隨后,通過沼氣發酵與堆肥技術,這些廢棄物被轉化為電力、生物天然氣和有機肥,實現“變廢為寶”。
最終“寶還于田”,沼氣產生的能源惠及周邊家庭,有機肥精準回饋農田果園,形成“廢棄物—能源—肥料—種植”的生態循環發展路徑。
新余生豬養殖戶劉衛良說,以前他要費錢費力處理養殖場的糞污,現在只需聯系這家公司就可以等專人專車來處理,且價格實惠,每年可節省5萬元人民幣。他告訴記者,“如果這個模式能持續下去,我們養殖戶肯定歡迎,因為這解決了我們很多麻煩。”
種植水稻的劉帶根也是這一模式的受益者。他說,把水稻秸稈賣給公司,再從公司買回有機肥,“等于買肥幾乎沒花錢,而且有機肥還能讓水稻增收”。
當地蜜橘種植戶賀成說,“有機肥能幫助土壤保濕、改善土質,用它種出來的蜜橘口感和光澤也會更好”,自從使用有機肥,每畝地可減少20%至30%肥料支出,并且增收5%至8%。新余市蜜橘協會會長賀成告訴記者,現在新余越來越多的蜜橘種植戶傾向使用有機肥。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2021年,中國首部農業綠色發展專項規劃《“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由中國農業農村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規劃中明確提出要“促進畜禽糞污和秸稈資源化利用”,“N2N”模式生動地實踐了這一要求,成為有效破解當地畜禽糞污和秸稈處理困境的典范。
如今,“N2N”模式成為中國綠色循環農業模式樣板,被國家發改委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推廣清單。(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