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在一個只有0.22平方公里的小島上住200個人是什么感覺嗎?
而且還沒有淡水、沒有電力,垃圾遍地、臭氣熏天。這就是十多年前趙述島的真實寫照。
可如今這座小島卻變成了綠化率超過90%的海上新城,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從地獄到天堂
七連嶼位于西沙宣德群島東北部,由趙述島、北島、中島等七個島洲組成,是南海島礁條件最好的礁盤之一。
特別是趙述島和西沙洲所在的西北部區域,礁坪寬闊,中部還有潟湖可以建港口,戰略價值極高。但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天然條件優越的地方,曾經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垃圾島。
2007年的趙述島聚集了200多個常住漁民,人口密度接近1000人每平方公里,而且這里還是個孤懸海外、資源匱乏的小島。
沒有規劃、沒有淡水、沒有充足電力,漁民們只能砍樹做柴火,到處方便,整個島嶼很快變得垃圾滿地、蠅蟲亂飛、臭氣熏天。
小島周圍還常常漂來大量外國垃圾,帶有外國商品標識的塑料袋、塑料瓶到處都是,海龜誤食這些塑料垃圾死亡,惡臭在高溫下彌漫。當時的趙述島完全稱得上是生態危機重災區。
轉機出現在2012年三沙市成立之后。2014年,三沙市七連嶼工委、管委會成立,4名黨員干部走馬上任。
說實話,島上漁民當時都不看好這些干部,覺得他們就是來走過場的,根本吃不了漁民的苦。結果這4個人用行動打了所有人的臉,他們和漁民一起吃住,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垃圾。
這一清理不要緊,15天時間竟然清出了50多噸垃圾!僅僅三個月,漁民們就被這些干部的實干精神征服了,積極參與到后續的大規模改造擴建中。
如今的趙述島已經擴建到0.3平方公里,安裝了兩臺平均日產100噸的海水淡化設備,建設了現代化碼頭、環保站、物資儲備庫等設施。漁民們住進了綠蔭環繞的二層小樓,他們愛稱為"海景別墅"。
趙述島還建起了自己的種苗培育基地,每年培育十多種約1.5萬株西沙島礁本土植物,綠化率已經超過90%。椰樹和原生草海桐混種,形成了一條南海最漂亮的椰林大道。
沙漠變綠洲
如果說趙述島的變化已經夠震撼,那西沙洲的改造簡直就是奇跡。
西沙洲原本是一個典型的珊瑚沙洲,主要由白色沙粒和珊瑚碎石組成,強烈的反射光能把人眼睛都照瞎,從東到西幾百米的距離要走半個多小時,累得大汗淋漓,完全就是生命禁區。
2013年第一期綠化基本失敗了,珊瑚細沙構成的沙洲藏不住淡水,樹苗成活率極低。
但三沙人沒有放棄,2014年在西沙洲建造了簡易碼頭、海水淡化廠,派專人每天定時給樹苗澆水施肥。
2017年"島長制"試點在七連嶼展開,詹達豐成為西沙洲"島長",西沙洲開啟了大規模種樹活動。
沒有土就從海南運土,沒有樹苗就運樹苗。因為沙洲礁盤水淺,大船靠不了岸,只能用浮排拖運物資。
島長詹達豐帶領漁民把椰樹等樹苗一棵棵用浮排拖上岸,他們也因此被網友稱為"三沙纖夫"。
狂風海浪會推倒幼苗,沙土會掩埋它們,但三沙人靠收集雨水和海水淡化,硬是在西沙洲種下了10多萬棵樹。
現在奇跡出現了!早期種植的樹木已經長到30多米高,根系鞏固了礁盤,避免了水土流失。更神奇的是,木麻黃林下已經堆積了兩三厘米的落葉,厚厚地覆蓋著沙地,落葉下濕潤地涵養著水分,沙子也正在細化,逐漸變成了土壤。
根據央視紀錄片《一邊是藍海 一邊是綠洲》的報道,西沙洲的綠化面積已經超過90%,曾經的"荒漠之島"徹底變成了"海上綠洲"。
海陸空全覆蓋
三沙的生態保護可不僅僅局限在陸地上,而是形成了從海灘到海底的全方位保護體系。
在七連嶼的北島,2015年成立了海龜保護站,黃宏波父子接力守護,將這里建成了中國目前最大的綠海龜產卵場。海龜是海洋保護的旗艦物種,極其瀕危,能有這么大規模的繁殖地,說明整個海域生態環境的改善。
海底的珊瑚礁修復工作更是讓人震撼??茖W家們潛入海底"植樹造林",在南海開展大規模珊瑚礁人工修復,截至目前已成功種植和修復珊瑚礁約30萬平方米。30萬平方米是什么概念?大概相當于42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全部在海底!
珊瑚礁生態系統被稱為"海底熱帶雨林",不僅美麗,更是無數海洋生物的家園。通過人工修復加上動態監測,科研人員還要清理長棘海星等珊瑚礁的天敵,這種立體化保護讓整個海域生態系統都在恢復。
紅色浪潮的背后
就在最近,七連嶼海域出現了一個驚人景象——大面積紅色漂浮物覆蓋海面。
島礁巡護員發現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所有人都以為出現了嚴重的海洋污染事件。樣本被緊急送到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西沙站檢測,結果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
這些紅色漂浮物竟然是造礁石珊瑚的卵群!在強光照射下呈現特殊的紅色景觀,需要數天才能發育到自主游動狀態。
專家指出,珊瑚大規模集中產卵是礁區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指標,珊瑚幼蟲的存活需要清潔的水質、穩定的水溫以及豐富的附著基質。
這次"紅色浪潮"不僅證實了七連嶼海域水質長期維持在優良水平,更表明珊瑚礁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正在顯著增強。從最初的"污染疑云"到最終的"生態喜訊",這個戲劇性的反轉恰恰證明了中國南海生態保護的巨大成功。
反觀南海其他一些區域,特別是菲律賓活動的鐵線礁、仁愛礁等地,海洋生態卻惡化嚴重,形成了鮮明對比。
僅2025年5月,美軍就出動63架次大型偵察機前往南海抵近偵察,比4月的55架次還要多,很多偵察機都深入到西沙海域。在這種復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建設好每座島礁,就是對領土主權最有力的維護。
從0.22平方公里擠200人的垃圾場,到綠化率超90%的海上新城;從寸草不生的荒漠沙洲,到30米高樹木的綠色天堂,七連嶼的變化堪稱奇跡。
這不僅僅是生態修復的成功,更是中國人民改天換地決心和智慧的體現。大美三沙,大有可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