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聯網江湖 作者:劉致呈
在收購落地四年后,TCL智家和“奧馬電器”的故事,又出現了新波瀾。
最近,TCL智家向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廣東奧馬冰箱有限公司”(下稱奧馬冰箱)提起了訴訟。
訴訟理由為:目前,奧馬冰箱董事會成員6名,由奧馬冰箱全體股東共同選聘。《奧馬冰箱公司章程》第三十九條第五款第(1)(2)項內容要點為:在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化時,選舉和更換非由職工代表擔任的奧馬冰箱董事應當通過特別決議方式通過。
TCL智家認為,上述條款存在效力瑕疵,限制了控股股東的合法權利,不利于奧馬冰箱的長遠發展。
很明顯,這就是一起上市公司加強內部控制權的戲碼。
之所以引人關注,一方面奧馬冰箱的背后,正是TCL智家于2021年強勢收購的奧馬電器。現如今收購完成四年了,但TCL智家卻還需要靠訴訟手段來解決管理問題,這是不是就說明雙方在內部管理存在著些許的分歧?
可另一方面,現在奧馬冰箱又占據著TCL智家超70%的營收,如果雙方真的出現內訌爭斗,那么大概率就是兩敗俱傷,這讓TCL智家的投資者們如何能坐得住呢?
TCL智家:強扭的瓜不甜,但是解渴?
對于現在TCL智家和奧馬冰箱的控制權爭奪,其實很多人并不意外。
畢竟,當年TCL家電收購奧馬電器的時候就不算順利,甚至還遭到了激烈反抗。
最直接的就是,奧馬電器為了抵御TCL家電的“強攻”,而選擇以“豪豬條款”為防御手段。即在公司設立章程或內部細則中設計防御條款,使那些沒有經過目標公司董事會同意的收購企圖不可能實現或不具可行性。
2021年2月,奧馬電器發布公告稱,TCL拍賣得來的股權尚未過戶,TCL當前持股比例不足10%,不具備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資格;另外,TCL家電集團的函件中,一致行動人中新融澤沒有加蓋自己的公章,不合程序。
隨后,奧馬電器又公告顯示,根據奧馬冰箱公司章程,若廣東奧馬冰箱有限公司根據其公司章程認定奧馬電器實際控制權發生變化,則存在公司無法將核心控股子公司廣東奧馬冰箱有限公司納入公司合并報表的重大風險……
本以為在完成收購后,TCL智家已經徹底馴服了這匹“烈馬”,但現在看來似乎并不是。
那么奧馬冰箱為什么抵抗的如此激烈,甚至還頑抗到了現在?
僅從外部視角來看,似乎就有兩大原因:
一是當年兩家結合,頗像商界相親記,女方家道中落,本以為對方是白衣騎士,沒想到對方想要的是全部家產。
從2004年成立之初,奧馬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中國冰箱界的富士康”,主要以ODM模式為海內外品牌代工。
由于避開了與國內冰箱品牌的正面競爭,所以很快奧馬冰箱出口就做到了全球第一,整體業務業績表現非常之穩定。甚至在2018年奧馬電器受P2P業務爆雷,利潤巨虧19.03億元的背景下,其營收卻依然保持著12.04%的同比增速。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只要給奧馬電器一定的喘息時間,其大概率是夠獨立走出困境的。
不過為了緩解流動性危機,奧馬電器還是“賤賣”了奧馬冰箱49%的股權,作價11.27億元。其中,中山民營發展專項基金受讓奧馬冰箱10%股權,而蔡拾貳等8位奧馬冰箱核心管理團隊合計受讓奧馬冰箱39%股權。這也成了后來阻礙TCL智家加強控制權的最大絆腳石。
但在此時,TCL為了補強自己擴大在冰箱業務上的競爭力,也順勢盯上了奧馬電器。
結果就是,在奧馬業績虧損、實控人持股多次被動減持,且剩余股份又被司法凍結的“受傷”時刻下,TCL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法庭拍賣等相關手段,很快就成了奧馬電器第一大股東,并展開了最后控制權的攻防戰。
整體看下來,奧馬從一開始好像只是要找個金主,但偏偏TCL卻通過資本運作拿下奧馬電器的控制權。
二是戰略協同效應不夠明顯,奧馬可能不想當“扶弟魔”。
從TCL的視角看,雖然此次收購奧馬付出代價也不小,但是從投資結果來看,非常地“解渴”。
比如2024年,TCL智家實現營收183.6億元,同比增長20.96%。
其中,奧馬冰箱營收134.1億元,同比增長22.64%。至于TCL轉讓過來的TCL合肥家電,則實現營收50.44億元,同比增長僅15.53%,反倒拖了整體業績的后腿。
這就意味著兩者的整合不是“強強聯合”,更像是一強一弱地單方面扶持。
事實上,在奧馬電器還沒有改名成TCL智家,在TCL家電才開始轉入奧馬電器時,TCL就表示在公司市場開拓、銀行授信、資金周轉、應收賬款回收、海運物流等方面會提供賦能支持。
乍一看兩者的整合,好像很有1+1>2的想象力,但實際上這些都是單純的資源協同,就算沒有TCL家電的助力,只要有資方助力,奧馬想要達到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比如奧馬這些海外業務模式已經非常成熟了: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奧馬冰箱連續 16 年中國出口冰箱銷量排名第一,連續 17 年中國冰箱出口歐洲排名第一。
而此前TCL合肥家電的冰洗業務以內銷為主,奧馬電器主營冰箱ODM出口業務,以歐洲及亞太市場為主,這幾乎就是兩套完全不同的打法邏輯。
本來奧馬算是家道中落嫁了進來,自身條件非常不錯,TCL智家不僅沒有好吃好喝地伺候著,也沒有得到更大戰略協同,反過來還要拉動整個TCL智家的增長,那自然是難給TCL智家什么好臉色。
此次TCL訴訟的結果如何,我們暫且不知,但是作為一個投資者卻是希望TCL智家能夠重新審視和奧馬的這段關系。
畢竟,正常收購都可能出現內部磨合問題,好比令狐沖學吸星大法,沒有易筋經從中調和,強行催動內力,就會走火入魔。
就像當年的蒙牛通過收購控股雅士利,意圖彌補奶粉業務短板(當時蒙奶粉市占率僅0.2%)。然而,蒙牛缺乏奶粉運營經驗,又強行介入雅士利決策(如更換董事會、由蒙牛高管主導),導致原團隊流失,渠道資源未有效整合。
最終結果就是雅士利擅長的三四線渠道與蒙牛一二線渠道未能互補,反而因管理沖突削弱了市場競爭力。
更不用說,現在TCL和奧馬冰箱已經對簿公堂,未來是否會心懷芥蒂還是個問題。
這實際上也是TCL智家等二線家電上市企業們,需要進一步調整的地方。
一線的美的、海爾們收并購頻繁,雖然整體或許有一定的陣痛磨合期,但卻也沒有出現如此激烈的對抗……
化功不如拿來主義,奧馬團隊成色幾何?
在一線家電品牌的收購中,之所以很少出現對簿公堂的案例,主要原因還是其品牌效應足夠強,確實能夠給子品牌賦能,帶來協同效應,幫助是實實在在的。
比如小米和九號之間,在成立之初,這個尚且處于創業階段的不知名品牌,通過小米的渠道和品牌,平衡車兩個月銷量高達10萬臺,打破了平衡車產品銷量行業紀錄。
品牌效應形成的護城河就是自帶易筋經,吸的內力再多,也能通過成熟的管理和品牌效應融于自身的功法體系。
所以目前一線家電的增長主要是看需求變化,二是向下蠶食小品牌的市場。
二線家電,因為品牌效應確實不夠強,很考驗管理層的管理能力。
對于管理層和企業的關系,基本有幾個組合(綜合競爭力分先后)。
第一種,優秀的管理者,優秀競爭力的企業
第二種,優秀的管理者,普通競爭力的企業
第三種,平庸的管理者,優秀競爭力的企業
第四種,平庸的管理者,普通競爭力的企業
很明顯,無論是奧馬還是TCL智家,企業自身的競爭力都不算特別優秀,可以歸為普通競爭力的企業。
商業模式上看,方洪波說:“家電是一個門檻相對較,但高度競爭的行業。”換句話說,大家自然稟賦都差不多,就看管理層的能力了。
在巴菲特對蓋可保險的投資中,巴菲特總結:“GEICO的起死回生,證明了優秀管理層如何讓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重獲新生。如果沒有伯恩,我不會投資。”
所以在家電這個不算太好的商業模式中,管理層如果沒有獨到的管理能力,企業很難形成競爭力。
目前能看到的比如小米的營銷能力,美的的數智管理,或者奧馬的出海戰略,TCL家電自己呢?
似乎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這點讓我們回到業務上,TCL合肥家電管理層的方向是發力中高端冰洗,但增速沒有達到預期。
特別是今年一季度,天眼查APP顯示,其營收增速已經降至個位數,同行狂吃國補紅利的時候,TCL似乎沒有享受到。
說到底,TCL家電屬于二線品牌。對二線品牌的競爭壓力很大,一線那些耳熟能詳的牌子美的、小米、海爾都便宜了,為什么要選擇二線的TCL中高端洗衣機呢?
而且國補、618和雙11會有囤貨效應,需求被前置了,今年有需求的基本都買了,未來短期內,TCL智家們會比較難受。。
另外,在國內,除了三巨頭向下競爭的擠壓,面對小米、追覓之類的新消費品牌,也是挑戰。
在核心的海外出口業務,奧馬冰箱的業務線畢竟還是太單一了,天花板有限,主要有從規模、盈利、風險來看有三重天花板。
1.規模天花板:全球冰箱出口市場年增速僅1-2%(歐睿預測),奧馬市占率已近飽和,增量空間有限。
2.盈利天花板
:ODM模式凈利率長期低于6%,高端化轉型緩慢且研發投入不足,難以突破價格戰困局。
3.抗風險天花板
:過度依賴冰箱品類和歐洲市場,地緣政策(如歐盟碳關稅)、客戶訂單波動易導致業績大幅波動。
可以看到紅利過后,競爭壓力毫無疑問會變大,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步飽和,御三家會越來越重視海外業務,到時候怎么和海爾、美的、格力們硬碰硬是個難題。
另外從品牌心智上講,消費者對TCL白電的認知不如電視那樣深刻,雖然針對此問題TCL智家去年提出過智慧家居戰略,可能是能投入的資源有限,今年好像也沒什么動靜了。
但對TCL集團來講,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白電是集團的重要增長業務,智家如果能夠展現出色的能力,勢必會得到整個集團的青睞。
既然資源有限,管理層是不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發展長板,奧馬的國外業務足夠優秀,既然能做好冰箱,其他業務是不是也有希望?
最后不如讓奧馬管理層在公司內的聲量大一些,海外業務要是能持續增長,集團資源傾斜之后,研發跟上,國內業務也能擠出一片空間來。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