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某養老院的實習日志里,藏著個有意思的細節:“00 后” 楊熙陪老人踢毽子,沒一會兒就喘著粗氣,被 80 歲的爺爺笑著調侃:“小伙子,體力不如我哦!”
這個學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專業的年輕人,今年剛畢業就被養老院搶著要,還拿到了專升本的錄取通知書。
放在幾年前,學養老、護理專業會被親戚念叨:“讀了大學還去伺候人,多沒面子。”
可現在,這個曾經的 “冷門專業” 徹底翻身了 —— 行業缺口 900 萬,本科畢業生不足 1 萬,護理專業的專科生甚至能進三甲醫院,今年報考這類專業的學生,真是選對了方向。
一、從 “沒人愿來” 到 “搶著入行”,養老專業的逆襲藏著現實需求
楊熙填報志愿時,全家只有他自己堅持選 “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親戚們說:“不如學計算機,坐辦公室多體面。”
可現在,他實習的養老院里,48 個職工中有 26 個是 “00 后”,最近還要新入職 9 個年輕人,全是科班出身。
這不是個例。
西華大學的黃玉穎學社會工作專業,暑假去養老院實習,原本只是想 “混個學分”,結果被李奶奶天天塞糕點、宋奶奶拉著聊往事,現在打定主意畢業后做老年社工。“老人需要陪伴,我們需要工作,這不是‘伺候人’,是互相溫暖。”
行業有多缺人?樂山師范學院的蘇祥院長說,全國養老服務缺口 900 萬,相當于每個養老院都在 “等米下鍋”。
成都一家連鎖養老院的負責人透露,他們給剛畢業的護理專業學生開的起薪是 6000 元,比很多寫字樓里的文員還高,還包食宿、給補貼,可還是招不滿人。
更關鍵的是,這個行業早就不是 “喂飯、擦身” 的老印象了。
現在的養老服務需要會用智能監測設備、能設計康復活動、懂心理疏導的年輕人。楊熙在學校學過 “老年康復評估”“智慧養老系統操作”,這些技能讓他在養老院里成了 “香餑餑”,負責帶老人做智能健康監測,比單純的體力勞動更有技術含量。
二、護理專業的 “隱藏福利”:專科生也能進三甲醫院,就業率比熱門專業還穩
護理專業的考生,今年更是偷著樂。
有家長算過一筆賬:民辦本科的冷門專業,學費一年 2 萬多,畢業可能找不到對口工作;而公辦專科的護理專業,學費只要 5000 元,還沒畢業就有醫院來校招,專科生通過考試就能進三甲醫院做護士,起薪 5000+,五險一金齊全。
這打破了很多人的固有觀念:“專科生不如本科生”。可在醫療行業,“能干活” 比 “學歷高” 更重要。
我鄰居家的女兒,三年前讀的專科護理,現在在市醫院兒科當護士,月薪 8000 多,比讀民辦本科市場營銷的同學工資高一大截。
“我們科里有個護士長也是專科出身,靠著扎實的技術升上去的,沒人在乎她是不是本科。”
更重要的是,護理專業的就業面寬得很。除了醫院,養老院、康復中心、家庭護理機構都缺人。
有個學護理的男生,畢業后沒去醫院,而是加入了 “居家養老服務團隊”,給行動不便的老人做上門護理,月薪過萬,還能自己安排時間,比坐班自由多了。
可現在還有家長犯糊涂。
有個考生考了 400 多分,夠上公辦專科的護理專業,家長卻逼著孩子復讀:“寧愿明年考個民辦本科,也不能去當‘伺候人的’。”
他們不知道,那個被嫌棄的 “護理專科”,就業率比很多民辦本科的 “熱門專業” 高 30%。
三、“伺候人” 的偏見,害了多少家庭?
為什么還有人覺得 “學護理、做養老沒面子”?
本質上是抱著 “大學生就該做人上人” 的老觀念。
就像有人覺得 “坐辦公室才叫體面,做護理就是下等工作”,可看看現實:
醫院里的護士,疫情期間沖在一線,被稱為 “白衣戰士”;養老院的年輕人,用專業知識幫老人康復、解悶,被老人當成親孩子。這些工作需要耐心、愛心和專業技能,憑什么被看不起?
楊熙的爺爺是退休教師,一開始堅決反對孫子學養老專業:“我教出那么多大學生,哪有去養老院干活的?” 直到他去養老院看孫子,看到楊熙給老人做智能健康監測,幫失智老人記起家人名字,才改口說:“這工作有技術,有意義,比坐辦公室混日子強。”
現在的民營企業招人,早就不盯著 “本科專科” 不放了。
一家連鎖養老院的院長說:“我們招護理員,專科生只要操作熟練、有耐心,比眼高手低的本科生好用多了。” 就像工廠里的高級技工,月薪比白領高;養老院里的資深護理師,收入不比普通文員差,這些都是靠本事吃飯的正經職業。
四、給家長的幾句大實話:選專業,別被 “面子” 耽誤了 “里子”
1.就業率比 “學校名氣” 靠譜
民辦本科的 “工商管理” 專業,就業率可能不到 50%;公辦專科的 “護理” 專業,就業率能到 95%。對普通家庭來說,能穩穩找到工作,比 “本科文憑” 的面子重要多了。
2.別被 “伺候人” 的偏見騙了
護理、養老專業需要學解剖學、康復技術、心理學,這些都是硬核知識。能把老人照顧好、幫病人減輕痛苦,這是本事,不是 “伺候人”。
3.缺口大的專業就是 “潛力股”
現在養老行業缺 900 萬人,護理專業的需求更是年年漲。選這種專業,就像十年前學計算機,趕上了行業風口,畢業就有紅利。
楊熙在實習總結里寫:“以前覺得‘成功’是賺大錢、當領導,現在發現,能被老人需要,靠自己的專業幫到別人,就是另一種成功。” 這句話戳中了要害 —— 職業沒有高低,能創造價值的工作,都值得驕傲。
今年報考護理、養老專業的學生,看似選了條 “不熱門” 的路,其實踩準了社會需求的節拍。
等幾年后,當這些專業的畢業生拿著高工資、被行業爭搶時,那些死守 “本科面子” 的家庭,可能還在為孩子的工作發愁。
你身邊有學護理、做養老的年輕人嗎?他們的工作真的像別人說的 “沒面子” 嗎?評論區聊聊,讓更多人看清這個行業的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