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韋應物《登高望洛城作》云:“高臺造云端,遐瞰周四垠。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詩中盛贊的就是位于今河南省洛陽市的隋唐洛陽城遺址。它是中古時期的著名都城,與隋唐長安城并稱“東西兩京”,在中國古代都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7月5日,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赴河南省洛陽市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隋唐洛陽城遺址,開展河洛文化尋根之旅。
實踐團成員宣講文化知識
當實踐團成員們踏入隋唐洛陽城遺址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時光的長河,踏入了一座塵封千年的時空之門。腳下的石板路,每一塊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它們靜靜地訴說著曾經的繁華與輝煌。
實踐團成員發放知識競賽文創獎品
站在巍峨的應天門遺址前,那高大的城門雖已歷經風雨侵蝕,但依然能讓人感受到當年的雄偉氣勢。應天門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正南門,是當時朝廷舉行重大儀式的地方。團隊成員們仰望著城門上殘留的城闕,仿佛看到了當年皇帝御駕親征、凱旋而歸的盛大場面,聽到了那震耳欲聾的歡呼和鼓樂聲。
走進明堂遺址,這座被譽為“萬象神宮”的建筑,曾是武則天祭祀天地、舉行朝會的場所。如今雖只剩下遺址基座,但依然能讓人想象到它當年的壯麗景象。實踐團成員們沿著遺址周邊的步道緩緩前行,仔細觀察著每一處細節,感受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底蘊。
實踐團成員向游客分享洛陽非遺知識
實踐團進入宮城區后,不僅深入參觀標志性建筑遺址,還精心策劃了洛陽文化知識問答和問卷調查活動,與游客積極互動,深入開展對洛陽文化的調研,賦予此次行程更多實踐意義。當游客參與答題時,答對可以獲得帶有洛陽文化元素的小禮品,如牡丹圖案的編織袋、印有洛陽古建筑的書簽等。這種方式極大地激發了游客對洛陽文化的興趣。很多游客原本只是隨意游覽,在參與問答后,開始主動了解更多洛陽文化知識,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實踐團成員與游客互動
傍晚時分,隨著夕陽西下,實踐團成員們坐在遺址公園內的草地上,分享著各自的感受與收獲。有人表示,通過此次實地考察,自己對中國古代文明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有人認為,這樣的活動能夠激發更多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促進其傳承與發展。更重要的是,這次旅行讓每個人都意識到:保護文化遺產不僅是政府和專業人士的責任,每一個普通人都應該成為其中的一員。
正如韋應物筆下的洛陽城那樣,“高臺造云端”,今天的我們依然可以站在歷史的高度上眺望未來。而這份屬于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正是支撐著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前行的力量源泉。此次河洛文化尋根之旅不僅加深了實踐團成員們對自己祖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理解與熱愛,更為他們今后投身于相關領域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踐團成員合影
更重要的是,這次實踐活動讓成員們深刻認識到了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性。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肩負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為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夕陽的余暉灑在隋唐洛陽城遺址上,給這座古老的都城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實踐團成員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和對未來的憧憬,踏上了歸程。他們知道,這次參觀只是他們文化尋根之旅的一個起點,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繼續探索、傳承和創新,讓隋唐洛陽城的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