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簽下四天訪華行程時,特朗普的行程表上仍是一片空白。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將迎來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盛典。49國領導人、10個國際組織負責人、17國軍隊方隊正陸續確認行程。這場閱兵已然成為國際政治的試金石——俄羅斯閃電確認出席,美國猶豫不決,日韓沉默以對,全球格局的裂痕在聚光燈下暴露無遺。
中俄協作戰線:普京的四天戰略布局
當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宣布普京將于8月31日至9月3日訪華時,這份遠超常規國事訪問的時長引發震動。四天時間足夠完成三件大事:出席閱兵盛典、深化上合峰會合作、推進遠東糧食走廊建設——貝加爾斯克糧食轉運站即將投運,將使俄羅斯小麥占據中國進口市場35%的份額。
軍事協作更是高調亮劍。俄軍“葉卡捷琳堡”近衛軍方隊將首次亮相長安街,延續了四月中國三軍儀仗隊參加越南閱兵時建立的軍事互信。更實質性的動作在海上:中俄聯合艦隊穿越宗谷海峽的演練,把兩國在日本海的軍事存在轉化為地緣政治語言。
普京的閃電響應絕非偶然。面對北約東擴的鋼索越勒越緊,中國成為俄羅斯打破西方圍堵的關鍵支點。當俄國防部宣布將派出最精銳的第154獨立警衛團參加閱兵時,這份姿態比任何聯合聲明都更具分量。
美日韓的沉默博弈:歷史陰影下的外交困局
特朗普的訪華草案在華盛頓遭遇冰火兩重天。白宮幕僚精心設計“企業高管隨行方案”,試圖將閱兵轉化為貿易談判平臺;國會山卻傳來刺耳警告:“踏上天安門觀禮臺等于向中國屈服”。這種撕裂讓總統專機能否起飛懸而未決。
最尷尬的當屬日本。東京教科書刪改的橡皮屑還未掃凈,中國閱兵請柬已如燙手山芋。若特朗普最終現身,中美兩大戰勝國領導人同框的畫面,將使日本的侵略歷史在國際輿論場無處遁形。共同社的焦慮報道暴露真實心態:日本可能僅派前政要或駐華大使出席,用最低調姿態躲避歷史拷問。
韓國青瓦臺的猶豫更顯悲情??偨y府含糊回應中方邀請,稱需“綜合考量韓美同盟與中韓關系”。李在明在半導體依賴中國市場與保守派親美立場的鋼絲上搖搖欲墜——此刻他或許正在辦公室反復播放特朗普的推特,等待大洋彼岸的決策風向。
東南亞的平衡藝術:越南的雙閱兵奇招
當各國還在權衡時,越南已打出精妙的外交組合拳。國防部副部長黃春戰宣布:9月2日國慶閱兵命名為“A80任務”,特邀中俄等五國軍隊參演。這場提前中國閱兵24小時舉行的慶典,藏著三重算計:
- 用女兵方陣、殖民風格騎兵等特色展示文化自主性
- 通過邀請中國儀仗隊延續四月建立的軍事互信
- 避免直接參與中國閱兵引發美國猜忌
這種“既參與又錯位”的策略,讓軍費僅61億美元(不足中國3%)的越南,在外交舞臺贏得主動權。柬埔寨、老撾迅速效仿,承諾派兵參加越南閱兵,卻在中國的邀請前保持沉默——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生存智慧盡顯無遺。
新型多邊主義崛起:金磚與全球南方的合流
巴西總統盧拉在俄羅斯紅場閱兵亮相后,金磚國家的新一輪協作已然啟動。南非總統拉馬福薩確認出席北京閱兵,隨行帶著礦業部長與能源巨頭,瞄準鋰礦合作與本幣結算系統升級。
更具象征意義的是維和部隊方陣的設立。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等國“藍盔”部隊將與中國維和官兵并肩行進,用跨國方陣重塑二戰反法西斯同盟的記憶。當95歲飛虎隊老兵遺屬撫摸現役殲-35戰機時,歷史與現實的交響將穿透西方的話語鐵幕。
莫斯科郊外,普京專機已完成檢修待命;華盛頓白宮,特朗普的行程表上“北京閱兵”欄仍標著黃底問號;東京首相官邸,歷史教科書修訂稿散落滿地;河內軍營里,女兵方陣正為“A80任務”加訓最后一程。
這場閱兵如同一面棱鏡:普京的四天訪問折射出戰略協作的深度,特朗普的猶豫照見霸權黃昏的彷徨,越南的雙閱兵映射小國生存的智慧。
當新型高超音速導彈方隊駛過觀禮臺,17國聯軍踏響同一個鼓點,世界將目睹歷史敘事權的交接儀式——全球南方不再是被書寫的客體,而成為執筆書寫的主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