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當江蘇電網負荷逼近極限時,全省93座儲能電站同時啟動,714萬千瓦清潔電力如潮水般涌入城市電網。
01
城市超級充電寶創儲能紀錄
在江蘇電力調控中心的大屏幕上,代表用電負荷的曲線急劇攀升。面對持續高溫帶來的用電壓力,國網江蘇電力調控中心發出統一指令,全省93座新型儲能電站瞬間響應,共同向電網釋放儲備電力。
最大放電功率達到714萬千瓦,創下全國最大規模新型儲能集中調用紀錄。這一數字比2024年夏季的455萬千瓦紀錄高出56.9%,展示了中國儲能技術與電網調度能力的新高度。
在調控中心現場,工作人員緊盯實時數據,確保每個儲能單元的放電精準同步。此次調用共涉及64座電網側儲能和29座電源側儲能電站,總參與容量724.8萬千瓦。
02
714萬千瓦的放電功率究竟意味著什么?
這些電力足夠4800萬戶居民同時使用1小時。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省份的全部城鄉居民用電需求在瞬間得到滿足。
此次儲能集中調用不僅創造了規模紀錄,更驗證了新一代調度支持系統的可靠性。該系統能夠在用電高峰同時向超過700萬千瓦分散各處的儲能設施發出精準指令,實現毫秒級響應。
在電力低谷期,這些“超級充電寶”會吸收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相當于為江蘇新增一座可儲存1450萬千瓦時電能的巨型倉庫。這種“充電-放電”的靈活調節能力,成為現代電力系統不可或缺的穩定器。
03
全國儲能項目多點開花
中國城市紛紛配上“充電寶”
當江蘇刷新儲能調度紀錄時,全國儲能建設熱潮正在各地展開。7月6日,山西忻州繁峙縣迎來一個總投資20億元的400MW/1600MWh獨立共享儲能電站開工,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綠色充電寶”。
該項目由贛鋒集團旗下深圳易儲能源投資建設,采用全球領先的5MWh儲能集裝箱系統,搭載新一代314Ah磷酸鐵鋰電芯,循環壽命突破12000次,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30%。
項目年減排二氧化碳達50萬噸,相當于2800公頃森林的全年固碳量,并將推動忻州新能源消納率提升1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贛鋒半年內在山西投資的第三個大型儲能項目,總投資超40億元。
廣西玉林北流市,國家能源集團的500兆瓦/1000兆瓦時共享儲能電站也獲得備案批復。這是該集團在廣西區域容量最大的電化學儲能項目,建成后年充放電量可達2.5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5萬噸。
甘肅酒泉則見證了世界級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突破。7月1日,世界首臺(套)300兆瓦級人工硐室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完成核心發電機安裝,將傳統儲氣庫600米的埋置深度降至110米,電電轉換效率達72%,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該項目預計年底并網,每年可輸送5.94億千瓦時綠電,為酒泉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提供穩定支撐。隨著敦煌660兆瓦級人工硐室項目啟動,更多“電力穩定器”將出現在西北新能源大基地。
04
重塑能源版圖
中國城市紛紛配上“充電寶”
當夜幕降臨,內蒙古草原上的風機停止轉動,江蘇鹽穴深處的高壓空氣卻開始嘶鳴;當午間烈日炙烤著甘肅戈壁,熔鹽塔中的熱能正悄然轉化為夜間電力。這些場景背后,是中國正在構建的巨型城市“充電寶”網絡——通過新型儲能技術,將間歇性的風、光資源轉化為穩定可靠的電力,重塑能源系統的運行邏輯。
城市儲能電站被形象稱為“充電寶”,核心功能是通過“削峰填谷”平衡電網負荷:用電低谷時儲存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高峰時釋放電力,保障城市穩定供電。其意義遠超應急電源,更是新型電力系統的“穩定器”和“調節閥”。
中國城市的儲能方案在技術路線上,中國儲能產業已突破單一技術路徑的局限,轉向多技術協同作戰模式。在山東蓬萊的復合儲能電站中,四種技術各展所長——
·磷酸鐵鋰電池(96.3MW/192.6MWh)作為主力軍,承擔日常充放電任務
·全釩液流電池(2MW/8MWh)憑借長時穩定放電特性,支撐持續能源需求
·鈉離子電池(2.75MW/5MWh)發揮低成本、高安全優勢
·飛輪儲能(12MW/3MWh)以毫秒級響應速度,瞬間穩定電網頻率
這種協同效應同樣體現在設備層面。金時科技開發的“超級電容與鋰電混合儲能架構”,通過動態智能調度算法,讓內阻僅0.18毫歐的超級電容負責瞬態高功率調頻,鋰電池則保障長時能量輸出,使系統調頻效率與循環壽命同步躍升。
關鍵的是AI正在重構城市儲能調度邏輯,定制化的AI調度系統可根據電價信號、負荷變化等動態數據實時優化決策,使儲能系統經濟效益提升最高達30%。在實際應用中,這種技術能使儲能系統在電價低谷時充電、高峰時放電,同時參與電網調頻服務,實現多重收益疊加。
在上海臨港新片區的示范項目中,“光儲端信”融合技術更進一步——通過物聯網傳感與AI預測算法,儲能集群可自動識別光伏出力波動并提前調整充放電策略,將新能源消納率提升至99%以上。
05
模塊化智能部署
從固定電站到能源樂高
甘肅酒泉戈壁灘上,工程師們正像“拼樂高”一樣搭建儲能站。20個標準集裝箱模塊在3天內組裝完畢,為附近風電場裝上可移動的“充電寶”。
這種模塊化技術正在全國快速復制:
·深圳小區地下車庫:20個儲能模塊組成“共享充電寶”,夜間為電動汽車充電享受3折電價,白天反向供電賺取補貼,家庭電費月均節省150元
·張北風光儲基地:2000個儲能模塊組成“能源樂高城”,通過智能導航系統,無人機自動巡檢效率比人工提升8倍,每年減少棄電3.2億度
·河南暴雨救災現場:模塊化應急電源車6小時恢復醫院供電,噪音比柴油發電機低40分貝,運行成本下降30%
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自主研發的模塊接口標準已獲23國專利認證,“中國造儲能積木”正從青海綠色能源基地走向雄安新區智慧城市,甚至浙江美麗鄉村。在持續高溫的考驗下,中國新型電力系統正通過技術創新和規模應用,為世界提供清潔能源轉型的可行方案。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