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7月10日訊(記者 王競男)10日上午,煙臺所城里的青磚古巷迎來了一批特殊的文化探索者。由煙臺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聯合多家文化、教育機構共同打造的“2025年國學小名士研讀經典城市行”煙臺站活動,在這座擁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衛所舊址中展開。
區別傳統課堂,本次活動創新采用“古城為卷,體驗為媒”的形式,讓小名士化身文化使者,參加國學問答、詩詞挑戰、成語接龍、知識搶答、飛花令表演賽等不同類型的知識挑戰,穿梭于螳螂拳傳承基地、宣化門城樓、城隍廟等煙臺歷史地標,在實景中感悟文化傳承。
晨光熹微中,煙臺市蔚藍泰頤新城幼兒園的孩子們以戲曲舞蹈《沁園春·雪》拉開活動序幕。稚嫩卻有力的舞姿將“千里冰封”的壯闊意境化作靈動畫卷,為古巷注入鮮活的文化氣息。
在煙臺市芝罘歷史文化研究會副主席曲德順和專業教練的引導下,小名士們漫步古城。曲德順手指城墻,向大家介紹:“這座宣化門,是明朝軍民抵御倭寇的‘鋼鐵屏障’。”隨后,他將史料化作生動敘述,帶領學子穿行于古街深巷,觸摸著煙臺的文脈。
在膠東院子螳螂拳所城里傳承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螳螂拳的代表性傳承人于永波帶領弟子們展演了剛猛、迅捷的拳法。小名士們通過觀摩武術動作理解“動靜相生”的哲學智慧,并在“看拳猜成語”的趣味互動中感受成語與武術藝術的交融。
“漫步古道我仿佛穿越回了明朝。”南山路小學五年級學生李坤芃在城隍廟前興奮地說道。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歷經六百多年風雨,小名士們在此體驗成語接龍,屋檐下的朗朗聲音與古廟滄桑形成時空對話。“城隍文化承載著古人對平安的祈愿,如今我們傳承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曲德順闡釋道。
在奇山所歷史文化展示館內,數字化屏幕呈現的文史知識引發小名士們熱烈探討;“品重煙臺”院落中的“人體組字”活動,要求團隊通過肢體默契組合漢字形體,無聲的協作詮釋著象形文字的精妙。“和這么多小伙伴一起學習,我覺得知識變得更有溫度了。”南通路小學五年級學生王恩琦和記者說道。
這座明代抗倭遺跡的磚石見證了少年們齊誦《昔時賢文》,煙臺市萊山區濱海路街道中心幼兒園的童聲領誦如破土新芽,讓煙臺的文脈在當代青少年胸腔中重新搏動。
活動尾聲,煙臺市芝罘歷史文化研究會副主席曲德順為小名士送上特制文化紀念品,這份禮物,寄托著“以古城為硯,以青春為墨”的期許。“平時我就熱愛探索傳統文化,今天在古巷中親身體驗,那些書本里的詩詞、建筑都活了起來”李坤芃撫摸著紀念品說道。
2025年國學小名士研讀經典城市行煙臺站活動,通過“非遺活化+古跡探訪+經典誦讀”三維體驗,讓深奧國學經典變得可觸可感,讓古老的城市空間煥發出新的文化活力,讓青少年在歷史現場理解文化傳承的當代價值,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