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穿普拉達的女王》要拍第2部了,想想還是挺感慨的。2006年第一部剛上映那會兒,奢侈品在大家眼里簡直像自帶光環。
電影里梅姨演的米蘭達,每天換著花樣穿名牌,辦公室里堆著的普拉達手袋、香奈兒套裝,看一眼都覺得氣場兩米八。那時候現實里也差不多,誰要是拎著個印滿 LV Logo 的包擠地鐵,周圍人都得高看兩眼 —— 那可不是普通的包,更像是張“我混得不錯”的名片。
那會兒奢侈品行業真是順風順水,每年銷量噌噌往上漲,尤其是中國這些新興市場,大家對帶 Logo 的東西簡直著了迷。商場里的 LV 專柜前基本都在排隊,白領們省吃儉用幾個月,就為了能背上一只正版老花包。
買奢侈品對于那個年代人而言,更像是在買一張“上流社會入場券”,電影里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安迪,雖然有點清高,但還是得靠一身名牌才能在上流社會站穩腳跟。
可現在再看,風向早就變了。年輕人聊天時,很少有人會炫耀自己買了什么大牌,反而會興致勃勃地分享“在哪撿著寶了”。前陣子 Prada 出了新款樂福鞋,專柜價七千多,有人在特賣活動里三千多就拿下了,朋友圈里一堆人求攻略。
不是大家不愛奢侈品了,只是更明白:花一半的錢買到同樣的品質,才是真本事。這兩年奢侈品店里的景象也挺有意思。以前店員看你穿得普通都懶得搭理,現在卻會主動告訴你“下周有特賣會”。
不少品牌開始嘗試通過特賣的方式,吸引那些對價格敏感但又鐘情于品牌的消費者。
就像唯品會最近的動作,通過買手團隊全球搜羅品牌正品,從服飾到美妝全品類都有,Burberry、Coach的經典款經常能以2-3折入手,讓大牌輕松走進普通人的衣柜。不少人在這上面悄悄省了不少錢,薅得開心。
19年過去了,《穿普拉達的女王》要拍續集了。不知道電影里的米蘭達會怎么應對行業變化,是繼續端著女王的架子,還是學會在新的消費時代里找到平衡?
其實不管怎樣,奢侈品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美好向往,只是大家學會了更聰明地去擁有。或許這就是時光的禮物,我們依然熱愛精致,卻更懂得量力而行,這種消費觀的成熟,本身就挺迷人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