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審議通過并于當年實施。其后,歷經兩次修訂,逐步完善。愈加完善的食品安全監測機制與日益高嚴的食品安全生產標準,確實在很大程度推進了食品安全程度,讓廣大群眾能吃上放心菜和安心飯。
但不可否認,近年來仍時有食安問題曝光。盡管說,在類似事件發生后,各有關部門能夠積極響應,第一時間介入調查,并能及時回應群眾訴求,落實善后補償。
但此類處理卻往往給人一種說不來的味道,似乎面對食安事件時,第一時間控制輿論的意義遠遠大于追溯事件本身。
就比如鼠頭鴨脖事件中,地方各級部門指鹿為馬,看著鼠頭非說是鴨脖,想在最短時間壓制輿論,給大家一個膠帶。
“鼠頭鴨脖”如此客觀的事實,也要鬧到輿論不可開交,直到上級乃至最上級主管部門親自掛牌后,才能讓那個誰都一眼能看明白的真相浮出水面。
現在看來,“鼠頭鴨脖”不過爾爾。兩年之后,這個膠帶輪到天水來貼。
此次食安事件也不復雜。幼兒園孩童出現鉛中毒癥狀,家長帶娃在當地醫院檢測一水的檢測正常報告。得益于當地之前曾發生多次類似事件,有個別家長前往臨近省會醫院檢測,而檢測結果讓人大吃一驚。而后不少家長紛紛前往西安檢測鉛中毒情況,徹底把天水想給家長貼的這塊膠布揭開。
當然,我們也都看到了,官方第一時間調查清楚鉛中毒原因是后廚人員購買工業顏料并添加進食材中,導致鉛超標。
但怎么看怎么都不太讓人信服。社交平臺不少化工專業背景的網友都表示,要想達到天水幼兒園小朋友們鉛超標的程度,最起碼得每天添加100公斤的顏料。
這事不具有操作性,更沒有這樣操作的必要性。食品級添加劑隨處可買,犯不著大費周章弄那么多工業顏料來和面,為的就是個饃饃表面顏色鮮艷?
這似乎又告訴我們事情不是那么簡單。
我并非理工科出身,對化學也只是一知半解。但人文社科背景出身的我,看得懂人心。而在溯源鉛超標的背后,實質上是一場發展與生存之間的博弈。
對于欠發達地區來說,要想保住發展基本盤,賣資源搞化工最劃算不過。雖不能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最起碼能顧及眼前、解決當下,確保城市基本運行不會大幅波動。
但一味賣資源搞化工的背后,是高污染工業帶來的土壤、地下水和空氣的全面污染。
這就會陷入到一個悖論當中去——開采資源搞重工業說是為了讓群眾過上好日子,但污染滿身的群眾預期壽命顯著降低后,又能享受幾天好日子?進而,有能力走的人遠走他鄉,沒能力走的人也漸漸凋零,這城市最后會有什么發展呢?
打開地圖后能發現,事發幼兒園臨近渭河,且渭河是天水居民用水主要水源地,而渭河兩邊又分布著不少化工廠。
因而,要想在發展和健康中保持平衡,就得在工業和群眾中做個取舍。高污工企業污水排放是否每次都符合標準?
環保督查是否每次都能夠在顧及民生和照顧發展中找準平衡點?
地方主政者是否每次都能在群眾健康和地方經濟發展數據中做對選擇題呢?
這些題不好做,但都是必答題,而這幾個問題的答案,相信各位讀者心里有數。
這事還給欠發達城市帶來一個啟示——是要真正的破釜沉舟,開辟新的發展賽道,在綠水青山中創造自己城市的金山銀山,還是抱著高污工得過且過,把問題丟給后人去解決。
只可惜這天水,全市上下下大力氣搞響的麻辣燙招牌,在這次事件曝光后,怕是又要回歸沉寂。
畢竟,麻辣燙哪里都有,誰家做的也不比誰家好到哪去。但鉛超標則會讓游客產生“這城市到處都是污染”的惡劣印象,而天水在處理鉛超標時只給膠帶不給交代的態度,更是很難讓旅客再建立起一絲好感。
更長遠來看,離譜的食安事件疊加群眾日益增長的衛健知識和經濟能力,將引導今后人口遷徙的大趨勢發生重大變革。
從過去一味追求到一個能搞錢的地方去,逐步演進為往較高透明度、優質公共服務和綠色健康的城市流動。
而對資源型城市與重工業城市來說,留給它們轉型并留住人的窗口期并不多了。
若依然如故,由其本身所造成的惡性循環,也必將讓它們自食其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